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四月交响曲 > 默认卷(ZC) 附录 卢沟桥礼赞——北京散记之二

默认卷(ZC) 附录 卢沟桥礼赞——北京散记之二

在这河上有一座极美丽的石头桥,讲起来实在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马可·波罗游记》

再过一个多月,就整整二十年了。

二十年前的夏天,我住在中老胡同的一家公寓里。中老胡同在北大附近,也就是在沙滩一带,是青年知识分子聚居的一个比较安静的小胡同。我所住的这家公寓的房客不多,更显得十分清静。北京城的夏夜是凉爽宜人的,蚊子也非常少。在一个静谧的午夜后,我突然从熟睡中被一阵隆隆的声音惊醒。这声音从西南方的远处传来,震得窗纸轻微地索索颤动。起初,我怀疑这是雷声。但是,当矇眬的睡意消失后,我听出来这声音有点特别。我隔着窗子向天空望一眼,看见天上没有一丝云,像往常一样地横着天河,布满繁星。我的心突然间紧张地跳动起来,想道,难道是中国的军队终于同日本人打起来了么?好些天来,住在北京城里的人们都在关心着日本人在丰台和卢沟桥一带的军事活动。他们像在自己的国土上一样地举行演习。他们经常地无故寻衅。啊,难道中国的军队不再忍辱沉默了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一面想着,一面倾听着远处的隆隆声,等候着天明……

天明以后,我听见一阵沉重而匆匆的脚步声来到门外,一个熟悉的、苍哑的老人声音叫了一声:“报!”随即匆匆地走掉了。我赶快跑到门口,拾起来从门缝中投进来的报纸,打开一看,果然,我们中国的军队在卢沟桥同日本人发生了武装冲突!我当时是那样激动,从地上跳起来,不由地大声叫道:“真的是打起来了!”我的胸脯紧张得不能呼吸,而热泪涌满了我的眼眶。

这天上午,不仅仅是住在北京城的人们的心沸腾起来,而且是在全国各地,只要是看见报纸和听到广播的地方,人们的心都沸腾起来。最近,有一位朋友同我谈起七七事变,他说他那时是一个二十岁的失业青年,住在汉口的小旅馆中。早晨看了报纸上的消息,他猛地在桌上捶了一拳,热泪忍不住奔流下来。这天早晨,他吃不下早点,满街乱跑,听街上人们的纷纷议论,而且每到一个街头,他总要停下来,挤在读报的人堆背后,听人们读报纸,听人们高声谈话和窃窃私议。一个月后,他终于找到机会,奔上抗日的前线了。

那时候,我们住在北京的青年,都怀着烈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希望能够到卢沟桥去,去做慰劳和救护工作,去做一切支援工作,去同前线的战士们一起用鲜血保卫祖国的每寸土地。可是当时从蒋介石到宋哲元都没有决心抗战。他们对外害怕日本人,对内害怕人民群众,所以我们这些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的愿望没法实现。当北京的局势一天比一天危急的时候,我们都不愿离开北京,希望协助军队来保卫这一座文化名城。可是宋哲元辜负了我们的希望。他没有作坚强抵抗,突然在七月二十八日的夜间坐汽车逃往保定。第二天黎明以前,我们听不见郊外的继续炮声,还以为把敌人赶跑或歼灭了。没想到早晨起来后,我们发现北京成了被宋哲元放弃的一座空城,只有少数的、徒手的警察维持治安!我们只好暂时地躲藏起来。直到八月八日,我才同几个朋友逃到天津,随后由海道逃回内地。

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力量的推动下,空前规模的民族解放战争终于展开了。尽管宋哲元轻易地放弃了北京,但是人们却永远忘不掉七月七日这一天,忘不掉卢沟桥这个地方。有一个朋友对我说,有一天下午他坐京汉火车从永定河的铁桥上过,车厢中所有的乘客都拥挤着朝南望卢沟桥,兴奋地叫嚷着:“啊!看!看!这就是卢沟桥!”而且我知道,许多从外地来到北京的人们,只要时间许可,他们总要到卢沟桥上看一看,照个相留作纪念。人们这样的仰慕卢沟桥,不是因为它在历史上曾经是北京城对内地交通的咽喉,也不是单纯地因为桥栏杆上有二百八十来个不同形状的石狮子,而是因为在这儿曾经响起了第一声民族解放的炮声。

从二十六年以前我就开始来回从永定河的铁桥上过,直到七七事变前不久,我每次坐火车过永定河都是在夜间,竟没有机会看见卢沟桥。从七七事变以后,我常常怀着热切的希望:在抗战胜利后一定要看看你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桥。可是真遗憾,不但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我没缘看见你,而且解放八年了,还是没缘!今年春天,在寒冰快要解冻的时候,我怀着复杂的情绪重来到一别二十整年的北京城。可是,不凑巧,又是夜过永定河。按照古人的说法:我同卢沟桥的缘法实在太少了。

现在,卢沟桥,我到底来拜访您了。有什么话能够说出我这一刻的感情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