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龙州
地因人而名。
一个地方,在滚滚尘世中,也许会经年波澜不惊,平淡无奇。就像荒野上的野草,随四季的变换,繁衍着它的枯枯荣荣。
但要是出现了一个不平凡的人,那个地方,也许会石破天惊,名扬四方,从而改变了历史,创造了历史。历史也将如实地记载着这些曾经发生过的人和事。
邓小平曾两次来过龙州。
这是龙州的缘分,是龙州的幸运。因为他的到来,龙州爆发了一场熊熊的革命烈火。这团烈火,燃烧了整个左江两岸。
早在1929年3月,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军阀向蒋介石发动了战争。这场战争爆发的缘由,说起来也蛮简。
1926年至1928年,为了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由中华民国的广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京北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各路军阀。其时,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927年8月,北伐军打到长沙时,蒋介石曾主动提出与李宗仁拜把子,蒋为兄,李为弟,“同心一德,生死系之”。
没想到,北伐战争胜利刚结束一年半,蒋、李这对结盟兄弟却互相翻脸打起来了。
这都是因为蒋介石独裁野心的膨胀。为了加强独裁,蒋介石下令撤销武汉政治分会,并且准备从桂系手中夺取武汉和两湖地方政权,这就使桂系李宗仁等大为不满,蒋桂矛盾日趋尖锐化。终于,蒋桂战争于1929年3月27日爆发。而此时,桂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李明瑞、师长杨腾辉于前线倒戈,桂军遂于3日晚放弃武汉,败逃鄂西。最后桂系军阀全部瓦解,李、白、黄被迫败逃越南,转至中国香港。
1929年夏,蒋介石命俞作柏为广西省主席,李明瑞为广西编遣特派员,统治广西。俞、李在大革命时曾受中国共产党和工农运动影响,为了借助中共力量来巩固地位,他们要求中共派干部到他们的军政机关工作。中共抓住这个机遇,派遣了邓小平、张云逸、陈人豪等40多名干部到广西,分别在省政府和军队任职。10月1日,俞作柏、李明瑞不听中共劝告,在南宁举行反蒋誓师大会,并出兵反蒋。没想到不到10天,反蒋行动就失败了。蒋介石重新起用已回到广西的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李宗仁任护国救国军总司令,黄绍竑任副总司令兼广西省主席,白崇禧任前敌总指挥。而俞作柏被迫出走。
好在中共有所准备。就在俞、李部署反蒋之际,中共广西特委为了保存革命武装,向俞、李提出了警备第四、第五大队和教导总队留守南宁,担任维护后方任务的要求。这一要求得到认可。当李、白、黄重新统治广西后,那些革命武装自然无法在南宁立足了。于是,10月13日,俞作豫率领广西省警备第五大队离开南宁,往左江地区的龙州进发;10月17日,由大队长、中共党员张云逸领导的广西省警备第四大队则向右江百色撤离。
这两支队伍分赴两处,都带有一个神圣的使命:起义。
邓小平是随警备第四大队到百色的。他在百色部署百色起义工作就绪后,于12月带领何世昌、严敏来到龙州。
这是一次神圣之旅。那时,邓小平才25岁,就肩负着党中央的重托,肩负着革命的重任,第一次踏上龙州。波澜不惊的龙州,偏远闭塞的龙州,终于迎来了一个不平凡的人。从此,历史就在这里重写。
在对汛督办公署的后花园的花厅里,邓小平召开了会议,传达中央关于举行龙州起义,成立红八军和建立工农民主政府的指示,宣布党中央颁发给的红八军番号和任命,并分析了龙州的情况,对筹备龙州起义的各项工作做了重要的指示和提出具体的意见,特别是根据右江改造第四大队的经验,吸取蒙志仁叛变的教训,把部队的改造放在重要的地位。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布署和党中央指示精神,俞作豫、李明瑞等立即着手抓紧对第五大队整顿改造和建立地方政权的筹备工作。在每个营建立一个党支部,每个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等组织,该委员会有监督行政管理和经济之权;有建议撤换军官职务之权,实行官兵平等,反对打骂士兵,反对克扣军饷等。不到一个月,不少连队普遍建立了士兵委员会,士兵的阶级觉悟空前提高,革命意志大大坚定,从而巩固了起义的骨干队伍。
邓小平对起义工作部署就绪后,经越南前往中国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
1930年2月1日,龙州起义爆发。
那天早上,城里的工人、农民、学生、商人、市民,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