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龙州记忆 > 默认卷(ZC) 三月的沉醉

默认卷(ZC) 三月的沉醉

三月的沉醉

三月最多情。三月多情是因为三月被壮族的男女青年拿去对歌了,拿去寻找爱情了。三月是风流的时节。

对于这个节日,我的印象总是那样的深切。每年农历三月歌圩,我生活的那个边陲小山城就会有一种兴奋,有一种冲动。那时我还小,还不知道大人们说的壮语“趁歌坡”是何意,但总见那一天,周边的农村男女青年都陆陆续续拥到城里来。白天,他们在街区里逛荡,顾盼神飞;到了夜里,就成双成对地分散到郊区,在小路边、树根下相拥而坐,窃窃私语。我家住在郊区的一所小学校里。每年的这一夜,球场边或者草丛中,就多出了一团团的黑影。他们把这一夜全部占据了。他们在这一夜里制造了许多浪漫。

几十年过去,这种浪漫仍在城乡中延续和上演。你想象不出,壮人会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将糯米染成五色糯米饭,将鸡蛋煮熟染成彩蛋,然后杀鸡煮肉,吃饱了就外出终日唱歌。村头的晒场、乡镇的圩亭,甚至河边的坡头和密林,都是唱歌的场所。有集体对唱,有男女个人对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找到了对手,又唱《见面歌》。女方羞答答,却做了回应,男的趁机又唱《爱慕歌》《交情歌》。这一唱就唱到日落西山,唱到夜幕降临;唱得脸红心跳,唱得词穷语乏。但一旦心心相印,就有女子抛绣球,男子送手帕。一送一接之后,就彼此有了《送别歌》,就有了下次歌圩的相约。那一刻,两人顾盼生姿,两眼生爱,沉醉在三月的和风里,不想归家。

关于歌圩,曾有一个优美的传说:一位壮族老歌手,家中闺女长得美丽动人且善歌,故追求者众。老人便出此一策,赛歌择婿。不承想,各地歌手纷至沓来,赛歌求婚。此举竟形成后来的歌圩。

我钟情于壮人的风流和浪漫。壮人寻求和享受爱情的方式是原本的,爱情的获得又是智慧的使然。现代爱情看起来很现代,发信息、上网、看电影、逛公园,在情人节里送花,在咖啡屋里品咖啡,但我终觉得比不上在歌圩里产生的爱情来得纯粹,来得原本。在三月里沉醉,可以一辈子都不愿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