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关系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所以这种关系对顾筱念来讲,就叫利害关系。就像是你帮助了一个人,或者别人帮助了你,因为帮助从而跟这个人开始友好,开始频繁接触,而后成为朋友、好朋友等。
其实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也有很多人是从这种所谓的利害关系发展起来的,也不却真心交往的朋友。
但是出来社会了,不再像以前学校那样,纯交情纯友谊,如果你随意太对人掏心掏费,人家也只会当你是个傻子看。虽然不能说每个人都是勾心斗角,也是有好人,不是才说人性本善吗,但是这种人,顾筱念相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
当有事情发生的时候,人家也会思考先衡量着利弊,能得到多少会失去多少,看看值不值得,再决定去不去做。
就像现在,公司被抽检,因为出现了一点问题,来不及及时掩盖掉,所以得去做解释,做证明。
这是出在财务部跟仓库部。但是财务部的王姐年龄大,说不愿意去,接下来的小领导是上面的大领导不放心她去;再接下来就都是一些做账啊开票的各做各事的人了;至于仓库部,挂着的领导就是李容惠,其实她这个人还行,但是这个还行得在她脑袋非常清晰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状况,一般只要一着急一有状况,她就是会跟着状态满头撞满头跑。实际操作着的那个小妹,来的时间不长,之前的事情她也都不知道。
那么,剩下谁呢?能叫谁去,该让谁过去做这份笔录,签这份证明呢?总不能让着老总亲自出面吧?
还有李副总呀。悲催的是李副总第一个顶上去第一个败下来,为了怕说错话,一律用不是经手人,也没处理过,当时出差为借口挡掉了。所以这个重任,不得不就沦落到顾筱念细小的肩膀上了。
顾筱念唉声叹气的,其实想法说词她都想过也想好了。只是就这样被退出台面她有点不是很情愿,做了笔录还是签名。到时都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各人的什么因素之类的。
王总让顾筱念进去谈,顾筱念把想法说词以及她的顾虑通通说了出来
。其实她不是特别排斥说去做这个笔录,说出来的目的是为的要让王总知道,她为公司付出了多少,以为将可能会失去什么东西。
王总点点头,感谢顾筱念的付出,也默认着以后有什么情况一定能帮到底。
有得总有失,顾筱念总是这么平衡着的,越是因为这些利害关心,才更好可能把一些不太相干的人紧紧绑在一起。
这样公司也有把柄落在她手上了,如果公司以后要是炒了她鱿鱼或者什么事情做得太过分的话,这个是很重要的要害,所以,也不怕公司谁会对她怎样,包括王总。
好吧,既来之则安之。有得必有失,权衡了一下利益,顾筱念觉得,既然公司这么看得起她,让她担当这么重要的任务,那么她就欣然接受,去完成它吧,不辱使命。
如今真的存在太多的利害关系了,随处可见,就好比你跟你的朋友求助帮忙,对方接受了,并且帮助了你。那么你必定心存感恩,会对他更好,他收到你的热情真心后,对于一个肯帮助你的人,必定也会更加辛勤的回应你。那么在这么一来一往的过程中,如果都是真心付出,没有意外的话,你们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牢靠,从普通朋友晋级到好朋友,再晋级到很好的朋友……
那么相反的,如果别人不愿帮助你,即使你脸上挂着笑容微笑着说没关系,心里也会默默的想着,以后你最好不要有什么事来找我帮忙。对吧?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
不要说对方没能力帮助你,既然你需要帮忙了,你会主动提出要求帮助,那么你多多少少肯定会事先先想一下,你要向他提出的这个,是否有可能有能力会帮助你,毕竟没有一个人找帮助的话会找比自己低下,各方面层次不如自己的人寻求帮助吧,个别特殊情况例外。
相同的,如果别人寻求你的帮助,你也必定会先衡量着能力,想着利弊。如果会严重损失到自己某方面的事情,一般人是不会容易答应的,除非你开出有利的条件,足以够吸引你此时需要他帮助的人的条件,那么对方或者会帮助你。
如果你出于好意出于好心
帮助了你一个能帮助的人,那么你自己心里也说得过去也开心,如果接收到对方传递回来的感谢跟热情,你会不会有点沾沾自喜,有点庆幸之前有帮助过他,否则,现在没有这么好的关系。
这些关系哪里来的?全都是从利害关系中发展起来的。
所以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