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本质,其实只是一种活法。活法是可以选择的。因此,生命才会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在礼王府里,夏裹感觉自己很快活。唉声叹气的只会是那几个要前往京城的阿兄和阿姐,夏裹觉得很奇怪,钱给了,话也说了,他们为何还如此萎靡不振。
反正,她很快活。至于在裹城曾经相遇的那个崔旭之,也早就被她扔在了脑后。金子炼化了,已经拉出去变换成银子。阿父要多少,她就给多少。剩下的银子,就是她的了。
她没有贴身的侍女,随身侍候的就是秦书册送的两个内侍吴一和陈二。不过,他们也挺辛苦的。几乎天天跟她风里来雨里去,除此,还要学会打算盘,搞爆破,还有弄文舞默什么的。
得亏夏裹给他们的薪酬也高。不然,他们俩还真的支撑不下去了,得找到秦书册抱腿大哭。
在指望中获得喜乐,夏裹想,说出这句话的哲人,对于人生,肯定有着通达透彻的体悟,知道在漫漫人生长途中,人更多的是活在那似乎没有边际的指望之中。
因此,要保有喜乐,要用淡定平和之心,去应对那孤独漫长的等待。就像在爱情没有来临之前,人就缩在青春的壳里,带着一脸寂寞的痘痘,孤单地行路一样。
许多的指望,到最后,皆会落空。即便是早有预测,依然是心怀着淡淡的喜乐,一年年不知疲倦地度过。
夏裹正打算出府到街上闲逛着,看看自己派出去的那些商队,有几位能预定的期限内,赶回来跟自己碰碰面。
礼王妃的侍女,便过来说王妃叫她过去。
这夏裹感觉有些纳闷。昨儿个,她可以陪了礼王妃一整天。怎么才过了一夜,阿娘又想着自己了,这么早地找自己过去相陪?
其实,夏裹觉得陪伴阿娘,就是陪着阿娘喝茶。不过,今天见到阿娘,眉眼含春,似是娇艳不少。见陈嬷嬷朝自己笑着点点头,手指指礼王居住院落的方向。
夏裹明白似的点点头,想来阿父昨天晚上来陪伴阿娘了,标志着这对夫妻历时最长的分居生活,终算是结束了。
对于茶,王妃有些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就此,她毫无保留地言传身教地教给女儿。
于是,夏裹知道了,在这个
时空,茶已然形成了茶道。又经过岁月的更迭,茶道形成了多种流派。
“茶之品”是贵族茶道,旨在显示富贵;“茶之韵”是雅士茶道,注重艺术欣赏;“茶之。
德”是禅宗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茶之味”则是世俗茶道,追求人生享受。
早在大夏之前的朝代,人们采茶后,就“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到了大夏, 由于佛教广为流传,茶事更为兴盛。
在《帝书》上就曾有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餐者,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 遂成风俗。”
佛都修持须跏跌,心一境性,戒餐不戒茶,如此坐禅品茗,大概所悟更精深吧!
礼王妃开始煮茶了。只见她先将茶饼炙烤, 碾碎, 筛细。待水初沸时,还得加盐调味,再倒入碎茶,三沸后方可取碗饮用。其中,炙茶须“缓火”,煮茶须“活火”……
茶事做到这般精细,夏裹不得不感觉喝下这一口茶,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裹儿,”见到夏裹娴静的样子,礼王妃便心中涌起一股惬意。“这些年,阿娘有些疏忽了,竟忘了给你配置贴身的侍女。”
“阿娘,阿娘!”夏裹便放下茶盏,亲热地挽着礼王妃的胳膊。“不用把我搞得跟阿姐们一个样,这王府是困不住我的。我有侍者,还在武嬷嬷,足矣!”
“不行啊,裹儿,”礼王妃又给夏裹倒上一杯茶。“你是宗姬。再说了,随着你几个阿姐被册封为帝姬,你的帝姬名分也会很快确定下来。身边没有个知心的侍女,如何是好啊?”
夏裹不吭声,只喝茶。如果这个时候,自己再开口说不要侍女的话,阿娘又要忧虑自己是否有怪癖了。前些时候,夏坚担心自己会招个女郡马,不会是空穴来风的。
使用贴身侍女,在这个时空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地位的象征。大夏禁止庶民之家蓄养奴婢,但对功臣、世家以及品官之家却是例外,这就使畜婢成为了世家、官宦的特权。
对于贴身侍女来说,她不仅是主人的侍女,而且还是映衬其地位的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