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指挥部。
将情况汇报上去后获得授权,使用带出来的加密联络器,尝试呼叫海沟中的093艇。
处于静默状态的潜艇,只是不再向外界发出任何信号,接收信号的设备和被动式雷达依然处于开启状态的。
虽然还可以接收信号,不过此时的093艇深潜于海沟深处,几百米的海水屏蔽了绝大多数的无线信号。
所以想要与之联络,需要向海里垂下发射器,缩短与潜艇之间的距离,然后使用长波频段发送联络信息。
刘毅所在的南渔2335号渔船保持原地,南渔1963和南渔1725两艘渔船沿着海沟的走向继续向前。
三艘渔船上的特战队员不断分批下水逐段排查,而海底的093艇则再次启动,快速通过了已经排除了安全隐患的狭窄沟段。
行动中我们并没有切断海底的两根缆线,海沟中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被动式声呐探测器,全程捕捉到了093艇从检测范围内经过的过程。
这是棕鲨按照指挥部的意思,故意为之的。
敌人这次实在是太猖狂了,如果不给他们点儿厉害看看,还真以为我们是泥捏的。
所以上面的意思是,反正海沟中雷管已经和炸药分离,无法对下方经过的093艇造成实际危害。
一旦对方敢起爆,我们就干掉试图偷袭的那艘潜艇。
别以为渔船打不了潜艇,眼下这片是浅海区域,对方的大概位置也已经被我们锁定。
一旦启动,就百分百的逃不过监控。
别看海面上的三艘渔船瞅着破旧,但二分队之所以选择它们搭乘,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别的不说,风平浪静的海面上飙到三十海里每小时一点问题都没有。
只要追上潜艇,上面的特战队员急潜下去,一颗粘性炸弹就能结果了敌人。
就算渔船赶不上,三分队的特战潜艇正在全速围过来。
虽然每艘潜艇只有两发近战鱼雷,但速度和灵活性远超于绝大多数常规潜艇。
群狼咬死虎,绝对能打的对方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然而,敌人显然已经意识到了危险。
不远处微型潜艇中的指挥官,眼看着声呐雷达上的信号,从出现弱反馈到逐渐增强,再到逐渐变弱直至完全消失。
心理明白093艇正在海沟深处通过,但他更明白,不远处那三艘渔船绝不只是渔船那么简单。
这种情况下093艇敢通行,唯一的解释就是,海底的布置已经不具备威胁了。
而且,对方这是在引诱自己出手!
改装后的俄亥俄级,承担的使命从原本的核威慑,变成了精准打击和特种作战。
这两点可不仅仅是通过战斧导弹来实现的,它搭载的微型潜艇中装的也不是常规的潜艇兵,而是一个海军特战小组。
之前就说过,各大国际性特种兵赛事上,麦肯的参赛队伍之所以绝大多数时候都成绩平平,完全是因为他们的第一梯队,从来就不缺少实战机会。
我们把最优秀的战士送出去,趁着比赛了解外军实力的时候,他们的第一梯队要么在战场上,要么在备战或是轮休,根本不屑于参加什么比赛。
而此次出现在亚太海域的俄亥俄级,作为五艘姊妹舰中第一艘完成改装,并投入试验论证阶段的战术性潜艇。
配置的所有人员,自然都是最顶尖的。
其中攻击小组的指挥官“老麦克”,资历可以追溯到海湾战争时期。
手下的五名特战队员,资历最浅的也在全球范围内执行过九次A级,五次S级任务。
如果算上B级以下任务,累计出勤超过五十次。
由此可见,这个特战小组实力之强。
丰富的实战经验下,别说潜艇指挥官,就连下面的普通特战队员,都看出来华国人这是在引诱他们出手。
小组在撤退和继续执行任务两个选项之间,短暂的犹豫了一下。
最后一致决定,继续行动,伺机干掉华国人的093艇。
微型潜艇的机动性和隐蔽性无疑是优秀的,短板在于最大下潜深度只有二百米。
在二百米的深度上,如果不利用地形使用陷阱手段,想袭击处于深潜状态的093,几乎是不可能的。
布置陷阱对地形是有高度要求的,首先要通道足够狭窄,让目标没有规避的余地。
其次要有合适的位置安置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