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及十七卷序文内兼有脱简。又有别本,题曰《嵩山集》,所录诗文均与此本相合,讹阙之处亦同。
盖一书而两名,今附著於此,不复别存其目云。
△《鸡肋集》七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晁补之撰。补之字无咎,钜野人。元丰间举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元祐中除校书郎。绍圣末落职,监信州酒税。大观中起知泗州,卒於官。后入元祐党籍。事迹具《宋史文苑传》。初,苏轼通判杭州,补之年甫十七。随父端友宰杭州之新城。轼见所作《钱塘七述》,大为称赏。由是知名。后与黄庭坚、张耒、秦观声价相埒。耒尝言:“补之自少为文,即能追补屈、宋、班、扬,下逮韩愈、柳宗元之作。促驾力鞭,务与之齐而后已。”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亦称:“余观《鸡肋集》,古乐府是其所长,辞格俊逸可喜。”今观其集,古文波澜壮阔,与苏氏父子相驰骤。诸体诗俱风骨高骞,一往俊迈。并驾於张、秦之间,亦未知孰为先后。世传苏门六君子。《文粹》仅录其文之体近程试者数十篇。
《避暑漫抄》仅称其《芳仪曲》一篇。皆不足以尽补之也。此本为明崇祯乙亥苏州顾凝远依宋版重刊。前有元祐九年补之自序,后有绍兴七年其弟谦之跋。序称“裒而藏之,谓之《鸡肋集》”。跋则称“宣和以前,世莫敢传。今所得者古赋、骚词四十有三,古律诗六百三十有二,表启、杂文六百九十有三。自捐馆舍,迨今二十八年,始得编次为七十卷”云云。盖其稿为元祐中补之自葺。虽有集名,尚非定本。后谦之乃裒合编次,续成此帙。故中有元祐以后所作,与补之原序年月多不相应云。
卷一百五十五集部八
○别集类八△《乐圃馀稿》十卷、《附录》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朱长文撰。长文有《吴郡图经续记》,已著录。长文著述甚富。所撰诗词、赋辨、表章、杂说凡一百卷。以所居名乐圃,故名之曰《乐圃集》。南渡以后,尽毁於兵。其从孙知汉阳军思裒集遗文,得诗百六十有三、记五、序六、启七、墓志五、杂文六。重为编次,类为十卷。又以墓铭、表传为《附录》一卷。鋟木以传。以非《乐圃集》之全本,故名之曰《馀稿》。岁久版佚。藏书家递相传录,惟写本仅存。康熙壬辰,其裔孙岳寿即旧本重刊,复行於世。外附补遗诗一首、赞一首,则明嘉定陆嘉颖所掇拾增入也。稿中墓铭皆署其父公绰名,盖长文少时,代其父作。思从石刻录出,亦可见当时搜讨之勤矣。叶梦得《避署录话》曰:“元丰间淮浙士人以疾不仕,因以行义闻於乡里者二人。楚州徐积仲车,苏州朱长文伯原。”则长文在南北宋间,与徐积齐名。然积之学问主精研事理,长文之学问主博考古今;积之文章多怪伟骇俗,长文之文章多平易近人。其所造则各有不同云。
△《龙云集》三十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刘弇撰。弇字伟明,安福人。元丰二年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初知峨眉县,改博士。元符改元,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历实录院检讨。事迹具《宋史》本传。是集名曰“龙云”者,《书录解题》谓“龙云,安福乡名,弇所居也”。其文不名一格,大都气体宏整,词致敷腴。周必大作是集序,谓其醺经饫史,吞吐百氏,为足继欧阳修之后,而上接韩文。则推许未免溢分。《宋史》本传称其文剷削瑕颣,卓诡不凡。庶几乎近其实矣。诗虽才地稍弱,要亦峭拔不俗,异於庸音之足曲也。其集初刊於浦城,仅二十五卷。绍兴四年,其乡人罗良弼搜求别本,益以彭德源、曾如晦等所编,又得《宏词》、《时议》诸篇於郭明叔家。总六百三十一首,釐为三十二卷。后附志铭及良弼跋。岁久版佚。
明弘治中刘璋复序而重刊。吴之振撰《宋诗钞》,不及弇集。曹庭楝撰《宋诗存》,始补收之。盖传本较稀,故之振偶未见云。
△《云溪居士集》三十卷(永乐**本)
宋华镇撰。镇字安仁,会稽人。元丰二年进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
镇原集本一百卷。又有《扬子法言训解》十卷、《书记》三卷、《会稽览古诗》一百三篇、《长短句》一卷、《会稽录》一卷,并附哀文一卷,通一百十七卷。
绍兴十三年,其子初成裒集刊刻,曾表进於朝。又镇《上蔡枢密书》,自云“有所作《王制解》一编”。而初成所为状跋,则不载是书。盖当时已散佚矣。其集诸家书目皆不著录。宝庆《会稽续志》但称镇好学博古,尝著《会稽览古诗》一百三篇,不及其集。惟焦竑《经籍志》载《云溪居士集》一百卷,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