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 > 第13章

第13章

力辞不起。年八十二乃终”。盖亦守正不阿之士。其没也,韩元吉为作行状,称其文章推本经术,出入韩、柳,不效世俗纤巧刻琢。虽演迤宏博,而关键严备。其为诗寓意高远,自成一家。吕本中、陈与义读之,曰:“语不自人间来也。”是其著作亦盛为当代所推矣。行状及《宋史》本传皆称《非有斋类稿》五十卷。《书录解题》亦同。此本前有曝书亭印记,盖朱彝尊家旧钞。题曰《苕溪集》,不知何人所改。又诗文共五十三卷,末附行状一卷、诰词一卷,凡五十五卷。卷数亦非其旧,或后人掇拾遗篇,增附其后,因而更名欤?

△《东牟集》十四卷(永乐**本)

宋王洋撰。洋字元渤,山阳人。以省试第二名**和六年甲科。绍兴初累官起居舍人、知制诰,直徽猷阁,历典三郡。其事迹不见於《宋史》。惟周必大所作集序,略纪其行履大概。《嘉定山阳志》中有洋小传,亦皆采必大序中语,不能有所增益。今考韩淲《涧泉日记》,称“洋在信州城,居有荷**木之趣,因号王南池。辟宴坐一室,号半僧寮。清贫,衣服窭甚。善诗篇”云云。《江西通志》亦称洋侨寓上饶,与曾几相唱和。以二书所载与集序参考之,盖亦南渡之清流也。集为其子昌祖所编。《宋史艺文志》列其目为二十九卷,而必大原序实作三十卷。则《宋史》为误。自明以来,世罕传本。选录宋诗者多未之及。独《永乐**》各韵中散见颇多。谨采掇编订,得古今体诗七百首、杂文三百五十馀首。其诗极意镂刻,往往兀奡自喜,颇不为边幅所拘。文章以温雅见长,所撰内外制词,尤有典则。盖洋生当北宋之季,犹及睹前辈典型。故其所作,虽未能上追古人,而蝉蜕於流俗之中,则翛然远矣。洪迈《容斋三笔》载洋《题馀干县琵琶洲》诗云:“塞外风烟能记否,天涯沦落自心知。眼中风物参差是,只欠江州司马诗。”当时称为佳句。而《永乐**》内已佚不收。又《涧泉日记》极赏洋为李彭老所作《养源斋记》。检《永乐**》亦无此篇。则其他残阙,当复不少矣。今姑就其尚存者分类排纂,析为十四卷,以著其概。其周必大序亦仍冠之於首焉。

△《相山集》三十卷(永乐**本)

宋王之道撰。之道字彦猷,庐州人。宣和六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调历阳丞。南渡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后以其子蔺官枢密使,追赠太师。《宋史》为蔺立传,而不及之道。故其事迹不详。惟尤袤所撰神道碑尚在《永乐**》中,可以考见大略。之道尝自号相山居士,其集即以为名。

《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书录解题》作二十六卷。《宝祐濡须志》及《濡须续志》俱作四十卷。尤袤碑文作三十卷。彼此乖互不合。今原集既亡,无可复证。然袤碑乃据其子家状所书,似当得其实也。初,金兵南伐,庐州盗起,之道率乡人据险共保,城赖以全,幹略颇有足称。又其登第对时,即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置下列。及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移吏部侍郎魏矼、司谏曾统书,力陈辱国非便。寻又上疏论之,并以前书缴进。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今原疏虽佚不存,而所与矼、统二书,具在集中。其所论九不可和之说,慷慨激烈,足与胡铨封事相匹。气节尤不可及。

其他论事诸劄子,亦多明白晓畅,可以见诸施行。韵语虽非所长,而抒写性情,具有真朴之致。盖有体有用之言,固不徒以文章工拙论矣。谨就《永乐**》各韵中蒐辑编次,仍可得三十卷。疑明初纂修诸臣,重其为人,全部收入。故虽偶有脱遗,而仍去原数不远欤。

△《三馀集》四卷(永乐**本)

按《三馀集》世无传本,惟散见《永乐**》中。然各韵所载,题为黄次岑者计七十馀篇。题为黄次山者计五篇。已自相牴牾。其中《见山堂记》一首,篇末自署豫章黄次岑。又别载谢锷所撰《三馀集序》,则曰流江黄季岑。更互相舛迕。《宋史艺文志》则作黄季岑《玉馀集》。焦竑《国史经籍志》则作黄次山《三馀集》。《前贤小集拾遗》载其诗一首,《历代名臣奏议》载其文三篇,亦均作黄次山,近时厉鹗撰《宋诗纪事》,则云黄次山字季岑。辗转异同,几於不可究诘。惟《丰城县志》载宋黄得礼字执中,元祐间进士,曾为柳州军事参军。

与集中《先大夫述》一首符合。又载得礼长子名彦辅,字伯强,登政和进士。次子彦平,字季岑,号次山,登宣和进士。建炎初仕至吏部郎中。出提点湖南刑狱。

载其世系名字、科第仕履,皆一一条晰。然则撰此集者乃黄彦平。所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