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 > 第18章

第18章

郡,相承以表奏书启委教授,因而饷以钱酒。”则此必廷忠为教官时代州守及宪臣所作。特原本未及注明,遂不可辨耳。北宋四六,大都以典重渊雅为宗。南渡末流,渐流纤弱。廷忠生当淳熙、绍熙之间,正风会将变之时,故所作体格稍卑。往往好博务新,转伤繁冗。然织组尚为工稳,其佳处要不可掩。固当存之以备一家。至云翼笺注,尤多芜杂,未足以资考核。以其裒缀颇勤,故姑仍旧本录之,不复刊削焉。

△《后乐集》二十卷(永乐**本)

宋卫泾撰。泾字清叔,华亭人。徙居昆山。登淳熙十一年进士第一。王楙《野客丛书》所谓“潮至夷亭出状元,甲辰卫泾果魁天下”者也。累官参知政事,封秦国公。卒谥文节。其事迹不具於《宋史》。惟《南宋翰苑题名记》载泾以开禧二年七月,官中书舍人,兼修玉牒官,直学士院。十月,除吏部侍郎,兼侍读。

三年十月,除礼部尚书。十一月,除御史中丞。《宋史宰辅表》载开禧三年十一月丙戌,泾自中奉大夫试御史中丞,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丁亥,兼权参知政事。十二月壬戌,泾与雷孝友同除参知政事。嘉定元年六月乙亥,罢为资政殿学士,知潭州。而集中谢表自潭州以后又尝一知福州,再知隆兴府。其历官岁月,尚可考见。泾初号拙斋居士,改号西园居士。后筑堂成,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语题之曰后乐堂。遂以自号,并名其集。原本凡七十卷,乃其子樵所编,尝刻之於永州。岁久亡佚。明杨枢淞《故述》仅著其名,而其本已不可见。

今从《永乐**》中裒辑编次,釐为二十卷。卫氏在宋世,以文学知名。泾诸父肤敏,绍兴间为礼部侍郎,立朝颇著风采。泾弟湜,亦湛深经术,所著《礼记集说》,已别著录。泾所作大都和平温雅,具有体裁。归有光《震川集》称其文章议论,有裨当世。当韩侂胄用事时,隐居十年。於所居石浦,辟西园,坚卧不出。

其进退之际,盖能以礼自守者。今即集中诸奏疏考之,其《应诏论北伐劄子》谓两国相敌,持重者安,轻动者危。应兵常胜,首事常沮。力诋侂胄开衅之非,词意极为切直。其劾易祓、朱质、林行诸状,亦能抵触奸佞,侃侃不阿。他所论列,并中窾要。在当时可称正人。特其执政未久,《宋史》又佚而不传,其大节几就湮没。幸而遗文复显,犹得据以见其仕履之大略。故著之於录,补史文所未及焉。

△《竹斋诗集》三卷、《附录》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裘万顷撰。万顷字元量,新建人。淳熙十四年进士。历官大理寺司直。请外任,添差江西抚幹。杨简志其墓,以默识称之。陈宏绪《寒夜录》称万顷在当时,与胡桐原、万澹庵、徐竹堂往来倡和,号为四杰。今三人俱已湮没,惟万顷集存。刘克庄《后村集》有《裘元量司直诗跋》,称其“标致高胜,有颜氏之臞,龚生之洁”。又称“其犹子南昌理掾应材《携竹斋遗墨》古律诗三首,其季元龄又手录四十二首,其言若近而远,若淡而深。近而淡者可能,远而深者不可能。为人自贵重,耻表襮,惟诗亦然。世知竹斋者多,而见其诗者绝少。理掾盍鋟诸梓,与同志共之”云云。则元量之诗,克庄时尚无专集。此本为康熙己丑其裔孙锦县知县奏所刊。凡诗三卷。末一卷附录诰敕志铭,不知何人所编。近时工部尚书裘曰修又重刊之。曰修亦万顷裔也。其诗虽风骨未高,而清婉有馀,不染江湖之滥派。赵与虤《娱书堂诗话》尝称其《归兴》一篇。又称其初官乐平印曹,与洪迈诗篇往来,迈最推其“云归青嶂雨初歇,花卧碧苔春已休”之句云。

△《华亭百咏》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许尚撰。尚自号和光老人,华亭人。其始末无考。是编作於淳熙间,取华亭古迹,每一事为一绝句,题下各为注。然百篇之中,无注者凡二十九,而其中多有非注不明者。以例推之,当日不容不注,殆传写佚脱欤?吊古之诗,大抵不出今昔之感,自唐许浑诸人已不能拔出窠臼。至於一地之景,衍成百首,则数首以后,语意略同,亦固其所。厉鹗作《宋诗纪事》,仅录其《陆机茸》、《三女冈》、《征北将军墓》、《顾亭林》、《白龙洞》、《俞塘》、《普照寺》、《陆瑁养鱼池》、《唳鹤滩》、《湖光亭》十首。亦以其罕逢新警故也。然格意虽多复衍,而措词修洁,尚不失为雅音。所注虽简略,而其时在今五六百年之前,旧迹犹未全湮。方隅之所在,名目之所由,亦尚足备志乘之参考。在诗家,则无异於众人。在舆记之中,则视后来支离附会者胜之多矣。

△《梅山续稿》十七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