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 > 第24章

第24章

》诸议,《史》所未载者,类皆当时要务,切中事情。今幸遗集仅存,犹足以补史阙,固不徒以文章贵矣。

△《养吾斋集》三十二卷(永乐**本)

元刘将孙撰。将孙字尚友,庐陵人,辰翁之子。尝为延平教官、临汀书院山长。辰翁以文名於宋末,当文体冗滥之馀,欲矫以清新幽隽。故所评诸书,多标举纤巧,而所作亦多以诘屈为奇。然蹊迳独开,亦遂别自成家,不可磨灭。将孙濡染家学,颇习父风,故当日有“小须”之目。吴澄为作《集序》,谓其浩瀚演迤,自成为尚友之文,如苏洵之有苏轼。《曾以立序》则谓渊源所自,淹贯古今。

观其感遇诸作,皆效陈子昂、张九龄,虽音节不同,而寄托深远,时有名理。近体亦多佳句。序记、碑志诸文,虽伤於繁富,字句亦间涉钩棘,然叙事婉曲,善言情款,具有其父之所短,亦未尝不具有其父之所长。又宋、元之际故老遗民,如胡求鱼、聂济之问学,赵文、刘岳申之文章,郭汝介、涂世俊之孝行,多不见於他书,独是集能具其颠末,亦颇赖以传。至所云欧、苏起而常变极於化,伊、洛兴而讲贯达於粹,然尚文者不能畅於理,尚理者不能推之文。其言深中宋人之弊。又云:“时文之精即古文之理。韩、柳、欧、苏皆以时文擅名,其后为古文,如取之固有。皇甫湜、樊绍述、尹洙、穆修诸家,宁无奇字妙句,幽情苦思,所谓不得与韩、欧并,时文有不及焉故也。”其言尤足以砭高语奇古,而不能文从字顺之病。虽所作不尽践其言,要不能不谓之通论也。据《曾以立序》,原集本四十卷。而自明以来,罕见藏弆。惟周南瑞《天下同文集》首有《将孙序》一篇,中录其文一篇。顾嗣立《元诗选》仅载其诗一首。盖亡佚久矣。今据《永乐**》所载,辑为三十二卷,以备文章之一格,亦欧阳修偶思螺蛤之意尔。

△《存悔斋稿》一卷、《补遗》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龚璛撰。璛字子敬,自高邮迁居平江。父潗,宋末官司农卿。国亡,不食卒。璛少为宪使徐琬辟置幕下,后充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调宁国路儒学教授,迁上饶主簿,改宜春丞。以江浙儒学副提举致仕。所著有《存悔斋诗稿》一卷。明朱存理复辑其佚篇为《补遗》一卷。其《诗稿》之末,至正九年开封俞祯《跋》所称永嘉朱先生,乃别是一人而佚其名,非即存理也。盛仪《嘉靖维扬志》,称璛善属文,刻意学书,有晋人风度,盖亦一时知名士。乃篇什所存,寥寥无几。当已不免散佚。然其诗格伉爽,颇能自出清新。在元人诸集中犹为独开生面,正不必以少为嫌矣。

△《双溪醉隐集》八卷(永乐**本)

元耶律铸撰。铸字成仲,辽东丹王九世孙,中书令楚材之子也。累官中书左丞相。卒,追赠懿宁王,谥文忠。事迹具《元史》本传。楚材佐元太祖、太宗平定天下,立纲陈纪,皆出其所规画。铸少而聪敏,尤工骑射。从宪宗征蜀,屡建功绩。后三入中书,定法令,制雅乐,多所裨赞。经济不愧其父,而文章亦具有父风,故元好问、李冶诸人皆与款契。然楚材《湛然居士集》尚有抄本,而铸集久佚不传,藏书家至不能举其名氏。惟明钱溥《内阁书目》有《耶律丞相双溪集》十九册,亦不详其卷目。检勘《永乐**》所收铸《双溪醉隐集》,篇什较夥,有《前集》、《新集》、《续集》、《别集》、《外集》诸名。又别载赵著、麻革、王万庆诸序跋,乃为铸年少之诗,名《双溪小稿》者而作。是所作诸集,本各为卷帙,颇有琐碎之嫌。谨裒集编次,都为一集,而仍以《双溪小稿》原序、原跋分系首末,用存其概。铸早从**,足迹涉历,多西北极远之区,故所述塞外地理典故,往往详核。如据《和林城唐明皇御书阙特勤碑》证《新旧唐书》作“特勒”之误。处月、丁零二注,辨论颇详。此类皆有裨於考证。又其家在金、元之间,累世贵显,谙习朝廷旧闻。集中如《琼林园》、《龙和宫》诸赋,叙述海陵、章宗轶事及宫室制度,多《金史》所未及。其他题咏,亦多关系燕都故实,而《帝京景物略》诸书均未纪录,亦足以资博识也。至於《金史耶律履传》、《元史耶律楚材传》均不著其里贯,於史例颇为不合。今考铸《寓历亭诗注》云:“予家辽上,后家医无闾。”又《五湖别业诗注》云:“余先居和林,从寓隗台,今卜筑缙云五湖别业。”叙其迁徙之迹颇详,是尤足以补史之阙矣。

△《东菴集》四卷(永乐**本)

元滕安上撰。安上字仲礼,定州人。以荐除中山府教授。历禹城主簿,徵为国子博士,转太常丞,拜监察御史。以地震上疏不得达,遂引疾去。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