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 > 第28章

第28章

疑原本后篇未著年月,传写者误以前篇年月补入也。顾嗣立《元诗选》载:“叶樵云容,字伯恺,洪武中登进士,官行人司副,免归。”案集中《挽琳荆山上人》云:“大德庚子春,生我及此公。”以年计之,当洪武戊申,景南年六十有九矣。其《独乐歌》云:“屈指今年七十五。”

集中诗皆高旷之言,绝无及仕宦者。袁布政凯《序》云:“使先生后生数年,际我朝之明盛,与一时俊乂,并列庶职,其事业必有可观。惜其不然,而徒於言语文字间见之,其志不亦可哀乎?”《袁序》作於成化间,不应有误。《元诗选》所引,未知何所据也。又《震泽编》载,东山叶容字伯昂,尝以乡贡为和靖书院山长,则又一同名姓者耳云云,其辨甚明。案太学题名碑,建文庚辰科有叶容,亦金华人。庚辰为建文三年,革除以后称洪武三十三年。《元诗选》所引,当必因此而讹,嗣立特未之详考也。其诗写闲适之怀,颇有流於颓唐者。而胸次超然,殊有自得之趣。天机所到,固不必以绳削求矣。

△《桐山老农文集》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元鲁贞撰。贞字起元,自号桐山老农,开化人。集中《万青轩记》自称曲阜人,盖曲阜其祖贯也。是集凡文三卷、诗一卷。凡元代所作,皆题至正年号。其入明以后,惟题甲子,殆亦栗里之遗意。诗不出元末之格,且间有累句,殊非所长。其文亦闻见颇狭,或失考正。如《武安王庙记迎神词》中有“兰佩下兮桂旗扬,乘赤兔兮从周仓”句。考周仓之名不见史传,是直以委巷俚语镌刻金石,殊乖大雅。然人品既高,胸怀夷旷,一切尘容俗状,无由入其笔端。故称臆而谈,自饶清韵,譬诸深山幽谷,老柏苍松,虽不中绳规,而天然有**之意。其故正不在语言文字间矣。

△《静思集》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郭钰撰。钰字彦章,吉水人。《江西通志》称其元末遭乱,隐居不仕。明初以茂才徵,辞疾不就。集首有洪武二年庐陵《罗大已序》,亦称其“有经济,能自守”。今案集中有“辛亥秋诏举秀才,余以耳聋足躄,县司逼迫非情,因成短句一诗”。辛亥为洪武四年,又在作《序》后二年,则所谓能自守者信矣。又《癸丑首正诗》中有“盲废倦题新甲子,醉来谩说旧山川。贞元朝士今谁在,东郭先生每自怜”之句。是其不忘故国,抗迹行吟,志操可以概见。又有《乙卯新元六十生辰诗》,则其入明已八年矣。迹其生平,大抵转侧兵戈,流离道路。目击时事阽危之状,故见诸吟咏者每多愁苦之词。如《悲庐陵》、《悲武昌》诸篇,慷慨激昂,於元末盗贼残破郡邑事实,言之确凿,尤足裨史传之阙。其遗集本藏於家。嘉靖间,罗洪先始为序而传之。而其孙廷诏等不知编次之法,前后舛错,殊无义例。以行世既久,今亦姑仍其旧录之云尔。

△《九灵山房集》三十卷、《补编》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戴良撰。良字叔能,浦江人。尝学文於柳贯、黄溍、吴莱,学诗於余阙。

《明史文苑传》,明太祖初定金华时用为学正,良弃官逃去。至正辛丑,顺帝用荐者言,授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后至吴中依张士诚。知士诚不足与谋,挈家浮海至胶州,欲间道归库库军。库库即世所称王保保,百战以图恢复者也。会道梗不达,侨居昌乐。洪武六年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十五年,徵入京,欲官之,以老疾辞。太祖怒,羁留不释,次年四月卒於京师,然迄未食明禄也。良世居金华九灵山下,故自号九灵山人。其集曰《山居稿》,曰《吴游稿》,曰《鄞游稿》,曰《越游稿》。后跋又云:“集外有《和陶诗》一卷。”今检集中,《越游稿》内已有《和陶诗》一卷。而其门人赵友同所作墓志亦云“《和陶诗》一卷、《九灵集》三十卷,不在集目之内”。或本别有《和陶诗》一卷,而为后人合并於集中者,未可知也。良诗风骨高秀,迥出一时。睠怀宗国,慷慨激烈,发为吟咏,多磊落抑塞之音。故其《自赞》谓“歌黍离麦秀之诗,咏剩水残山之句”。苏伯衡赞其画像。亦谓“其跋涉道途,如子房之报韩;其彷徨山泽,如正则之自放”云。

△《氵栾京杂咏》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杨允孚撰。允孚字和吉,吉水人。其始末未详。惟集后《罗大已跋》称:“杨君以布衣襆被,岁走万里,穷西北之胜。凡山川、物产、典章、风俗,无不以咏歌记之。”则允孚似未登仕版者。然第四十九首注称:“每汤羊一膳具数十六,餐馀必赐左右大臣,日以为常,予尝职赐,故悉其详”云云。则亦顺帝时尚食供奉之官,非游士矣。又末数首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