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 > 第31章

第31章

》一卷,盖奉使求经时道路往还所作。见闻既异,其记载必有可观。今未见其本,存佚殆不可知矣。徐祯卿《翦胜野闻》谓宗泐奉使西域,未至其地,途遇神僧幻化而归者。盖未知宗泐有此集,故造是齐东之语,与所谓宗泐蓄发还俗者同一谬妄也。

卷一百七十集部二十三

○别集类二十三△《岘泉集》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张宇初撰。宇初字子璿,贵溪人,张道陵四十三世孙,洪武十年袭掌道教,永乐八年卒。《明史方技传》附见其父《正常传》中,称其建文时尝坐不法夺印诰,成祖即位复之;又称其尝受道法於长春真人刘渊然,后与渊然不协,互相诋讦。其人品颇不纯粹,然其文章乃斐然可观。其中若《太极释》、《先天图论》、《河图原辨》、《荀子辨》、《阴符经》诸篇,皆有合於儒者之言。《问神》一篇,悉本程朱之理,未尝以云师、风伯荒怪之说张大其教。以视诵周、孔之书而混淆儒、墨之界者,实转为胜之。韩愈《送浮屠文畅序》称:“人有儒名而墨行者,问其名则是。校其行则非。有墨名而儒行者,问其名则非,校其行则是。”

然则若宇初者,其言既合於理,宁可以异端之故,并斥其文乎?朱彝尊《明诗综》称其集二十卷,诗居其半,王绅为之序。此本皆所作杂文,惟末附歌行数十首。

卷首虽载《绅序》,而二十卷之旧已不复存,盖又掇拾重编之本矣。

△《唐愚士诗》二卷、附《会稽怀古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唐之淳撰。之淳字愚士,亦以字行,山阴人,肃之子也。建文初,诏词臣修《鉴戒录》,方孝孺荐之,授翰林院侍读,与孝孺同领书局,卒於官。《明史文苑传》附载《王行传》中。徐祯卿《翦胜野闻》载明太祖以布囊贮之淳,夜越宫墙入便殿,点窜十王册文一事。其事荒诞不经,殆委巷小人因之淳文思敏捷,造是妄语。张芹《遗忠录》称:“洪武中有荐之者,谢不就,曹国公李景隆俾其子师焉。征行四方皆与俱,历燕、蓟、秦、周,览前代遗迹,援笔而赋,凌轹一时。”考《明史李文忠传》,景隆以洪武十九年袭封曹国公,不载其北征事。

惟《冯胜传》载洪武二十年与傅友德、蓝玉、赵庸等北征,常茂、李景隆、邓镇皆从。是年岁在丁卯,与集中《寓宁轩记》所载洪武丁卯相合,当即其时也。是集仅其丁卯、戊辰二年所作,似非完本。又诗文相间成编,而总题曰“诗”,亦非体例,疑当日杂录手稿,存此一帙,后人因钞传之,故编次丛杂如此欤。其诗虽未经简汰,金砾并存,而气格质实,无元季纤秾之习。其塞外诸作,山川物产,尤足以资考核。《会稽怀古诗》一卷,乃其少作。凡五言古诗三十首,题下各有小序,仿阮阅、曾极、张尧同之例。其中如舜庙不取地志耕象之说、禹庙不取禹穴藏书之说,皆为有识。此卷本於集外别行,然篇页寥寥,今缀於集后。末附长洲戴冠和诗三十首。大抵凑泊成篇,不及之淳原唱。以旧本所有,姑亦并存焉。

△《继志斋集》十二卷、《附录》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王绅撰。绅字仲缙,义乌人,待制祎之仲子。《明史》附见《祎传》,称:“祎死时,绅年十三。事母兄尽孝友。长博学,受业於宋濂。濂器之曰:‘吾友不亡矣!’蜀献王聘绅,待以客礼。绅启王往云南求父遗骸,不获,述《滇南痛哭记》以归。建文帝时,用荐召为国子博士,预修《太祖实录》,献《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二章,卒於官。”王泌《东朝记》以为成祖召入翰林,编摩《太祖实录》者,误也。其集冠以《铙歌》十二首,即建文初所献;次为赋二篇;次为古今体诗及诸杂文;末为《附录》一卷。绅,名父之子,又师承有自,其文演迤丰蔚,不失家法,诗亦有陶、韦风致,无元季纤秾之习,在洪武、建文之时,卓然自为一家,不但行谊之高也。名其斋曰“继志”,可谓无*所生矣。

△《练中丞集》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练子宁撰。子宁名安,以字行,号松月居士,新淦人。洪武乙丑进士。建文时官左副都御史,燕兵入,殉节死。事迹具《明史》本传。当燕王篡立之初,诬建文诸臣为奸党,禁其文字甚严。弘治中,王佐始辑其遗文,名曰《金川玉屑》。

故徐泰《诗说》有“金川练子宁《玉屑》无多,为世所宝之”语。此本乃泰和郭子章重编,附以《遗事》一卷,其裔孙绮复增辑之。黄溥《简籍遗闻》尝记集中可疑者三事:一曰《送花状元归娶诗》,谓洪武辛亥至建文庚辰,状元但有吴伯宗、丁显、任亨泰、许观、张信、陈安阝、胡靖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