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 > 第32章

第32章

△《颐菴文选》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胡俨撰。俨字若思,南昌人。洪武末以举人授华亭教谕。永乐初擢翰林院检讨,与解缙等同直内阁,迁国子祭酒。洪熙元年加太子宾客,致仕,家居二十年而卒。事迹具《明史》本传。史称俨少嗜学,於象纬、占候、律筭、医卜之术无不通晓。又称是时海内混一垂五十年,公卿大夫彬彬多文学之士。俨馆阁宿儒,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纂修《太祖实录》、《永乐**》皆为总裁官。而以议论戆直,为同僚所不容。故久於国学,未能大用。其诗颇近江西一派,词旨高迈。

寄托深远。与“三杨”之和平安雅者气象稍殊。文章则得法於熊钊,钊学於虞集,授受渊源,相承有自。故其气格高老,律度谨严,可以追踪作者,卓然为明初之一家。《明史艺文志》载《颐菴集》本三十卷。此集诗文各止一卷,乃后人选本,非其全帙。然尝鼎一脔,亦足以知其概矣。

△《青城山人集》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王璲撰。璲字汝玉,长洲人。洪武中举浙江乡试,以荐摄府学教授,改应天训导。永乐初,擢翰林五经博士,官至左春坊左赞善。后坐解缙累,下诏狱瘐死。洪熙初,赠太子宾客,谥文靖。事迹附见《明史邹济传》。史称璲少从杨维桢学。尝应制撰《神龟赋》,璲第一,解缙次之。其文采为当世所重。

然所著诗稿散佚。正统十二年其孙钅堂始裒次为编,其姻家华靖删定为八卷,即此本也。《静志居诗话》称其诗不费冥索,斤斤唐人之调。吴人徐用理集永乐后诗家三百三十人,以璲压卷。今观其诗,音节色泽,皆合古格,诚有拟议而不能变化者。然当元季诗格靡丽之馀,能毅然以六代、三唐为楷模,亦卓然特立之士,又不得以王、李流弊预绳明初人矣。

△《东里全集》九十七卷、《别集》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杨士奇撰。士奇有《三朝圣谕录》,已著录。明初“三杨”并称,而士奇文章特优,制诰碑版,多出其手。仁宗雅好欧阳修文,士奇文亦平正纡馀,得其仿佛。故郑瑗《井观琐言》称:“其文典则,无浮泛之病。杂录叙事,极平稳不费力。后来馆阁著作,沿为流派,遂为七子之口实。”然李梦阳诗云“宣德文体多浑沦,伟哉东里廊庙珍”,亦不尽没其所长。盖其文虽乏新裁,而不失古格。

前辈典型遂主持数十年之风气,非偶然也。集分正、续二编。正集所载较少,续集几至倍之。其《别集》四种,一即《代言录》,一为《圣谕录》,一为《奏对录》,一为士奇传志诸文,缀於末为《附录》。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曰:“杨文贞《东里集》,手自选择,刻之广东,为人窜入数首。后其子孙又刻为续集,非公意也。”然则《续集》乃士奇所自芟弃,非尽得意之作。以其搜罗较富,往往有足备考核者,故仍其旧并录之焉。

△《杨文敏集》二十五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杨荣撰。荣有《后北征记》,已著录。荣当明全盛之日,历事四朝,恩礼始终无间。儒生遭遇,可谓至荣。故发为文章,具有富贵福泽之气。应制诸作,沨沨雅音。其他诗文,亦皆雍容平易,肖其为人。虽无深湛幽渺之思,纵横驰骤之才,足以震耀一世。而逶迤有度,醇实无疵,台阁之文所由与山林枯槁者异也。与杨士奇同主一代之文柄,亦有由矣。柄国既久,晚进者递相摹拟,城中高髻,四方一尺。馀波所衍,渐流为肤廓冗长,千篇一律。物穷则变,於是何、李崛起,倡为复古之论,而士奇、荣等遂为艺林之口实。平心而论,凡文章之力,足以转移一世者,其始也必能自成一家,其久也亦无不生弊。微独东里一派,即前后七子亦孰不皆然。不可以前人之盛,并回护后来之衰;亦不可以后来之衰,并掩没前人之盛也。又何容以末流放失,遽病士奇与荣哉。

△《省愆集》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黄淮撰。淮字宗豫,永嘉人。洪武丁丑进士,除中书舍人。燕王篡位,命入直文渊阁,升翰林院编修,累进右春坊、大学士,辅皇太子监国。为汉王高煦所谮,坐系诏狱十年。洪熙初复官,授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少保,卒谥文简。事迹具《明史》本传。淮当革除之际,身事两朝,不免为白圭之玷。史又言淮性颇隘,同列有小过,辄以闻。解缙之死,淮有力焉。人品亦不甚醇。然通达治体,多所献替。其辅导仁宗,从容调护,尤为有功。虽以是被谤获罪,而赐环以后,复跻禁近。迨至引年归里,受三朝宠遇者,又数十年。遭际之隆,几与“三杨”相埒。其文章舂容安雅,亦与“三杨”体格略同。此集乃其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