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海瑞文集》七卷。国朝广东盐运使故城贾棠与《邱濬集》合刻者,止六卷。是编载瑞所行条式、申参之文,较为全备,乃康熙中瑞六代孙廷芳重编。《原跋》云,共一十二卷,分为十册。今考此本册数与《跋》相合。然每册止一卷,实止十卷。
较《原跋》尚阙二卷,未喻其故也。瑞生平学问,以刚为主,故自号刚峰。其入都会试时,上《平黎疏》。为户部主事时,上《治安疏》。戆直无隐,触世宗怒,下诏狱。然世宗覆阅其疏,亦感动太息,至拟之於比干。后巡抚应天,锐意兴革,裁抑豪强,惟以利民除害为事。而矫枉过直,或不免一偏,如集中《毕战问井地论》,力以井田为可行,谓天下治安,必由於此。盖但睹明代隐匿兼并之弊,激为此说,而不自知其不可通。然其孤忠介节,实人所难能。故平日虽不以文名,而所作劲气直达,侃侃而谈,有凛然不可犯之概。当嘉、隆间士风颓苶之际,切墨引绳,振顽醒聩,诚亦救时之药石。涤秽解结,非大黄芒硝不能取效,未可以其峻利疑也。
△《石洞集》十八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叶春及撰。春及字化甫,归善人,嘉靖壬子举人,官至户部郎中,事迹附见《明史艾穆传》。是编首载《应诏书》五篇,共二卷。史所谓授福清教谕,上书陈时政,纚纚三万言者是也。次载《惠安政书》十二篇,其官惠安知县时作,共五卷。次公牍二卷。次志论二卷,为所修府县志书之论,用《鄂州小集》例也。次诗二卷。其第十九卷《目录》作《崇文榷书》,而注一“阙”字。其曾孙纶跋语谓此书奉旨所刊。版藏部署,不得而见,盖有录无书者也。春及为学宗陈献章,治绩为当时第一。艾穆官四川巡抚时,春及为宾州知州,尝举以自代。
所著政书,井然有条。朱彝尊称其诗宗杜陵,不落程、邵门户,故音节亦殊清亮。
文章差**直,而亦明畅。惟作令时符帖具载不遗,颇伤丛碎。至其在郎署时因遣使至日本,遂上言请多方购求《古文尚书》。是又误信欧阳修《日本刀歌》,不核事实者矣。
△《宗子相集》十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宗臣撰。臣字子相,扬州兴化人。嘉靖庚戌进士。除刑部主事,移吏部文选司,进稽勋司员外郎。以赙杨继盛,忤严嵩,出为福建参议,迁提学副使,卒於官。年仅三十有六。《明史文苑传》附载《李攀龙传》中。盖攀龙、徐中行、吴国伦、梁有誉及臣有“前五子”之称也。朱彝尊《明诗综》称臣所著有《方城集》,而此本实题《宗子相集》,其卷目与《明史艺文志》相合。王世贞志臣墓,称其寝瘵疾亟,门人稍次生平著述凡十馀卷梓之。则其集乃臣未没时所订定也。臣常与吴国伦论诗不胜,归而精思累日月,卒能卓然成家,为“嘉靖七子”之一。其诗跌宕俊逸,颇能取法青莲,而意境未深,间伤浅俗。《静志居诗话》谓“使其不遇王、李,充之不难与昌穀、苏门伯仲。自入七子之社,渐染习气,日以窘弱,最可惋惜”。所言诚切中其病。然天才婉秀,吐属风流,究无剽剟填砌之习,本质犹未尽漓也。惟《竹间》诸篇,体近纤仄,未免汩没於时趋耳。
至其《西门》、《西征》诸记,指陈时弊,反覆详明。盖臣官闽中时,御倭具有方略,故言之亲切如是,是又不可以文字论矣。
△《衡庐精舍藏稿》三十卷、《续稿》十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胡直撰。直有《胡子衡齐》,已著录。是集为其门人郭子章所刻。凡赋一卷、乐府一卷、古近体诗四卷、文十九卷、杂著四卷。又《续集》诗赋一卷、文十卷,不知何人所编。卷首《盛才赋》下注“少作”二字,殆其后人取初集简汰之馀,与晚年未刻之作裒为一帙也。直家泰和,东距衡山不千里,北距庐山亦不千里,故取二山之名名其书室,因以名集。直初从欧阳德游,又从罗洪先游,其学一以姚江为宗。故所作《胡子衡齐》八卷,大抵阐明心学。然《明儒学案》称:“其少骀宕,好攻古文词。年二十六,始讲学。故其文章颇雅健有格,无抄撮语录之习。又其宗旨谓释氏主於出世,故其学止於明心,明心则虽照乎天地万物,而终归於无有。儒者主於经世,故其学在於尽心,尽心则能察乎天地万物,而常处於有。”故其文章亦颇笃实近理,未至王学末流之诞放。至於杂著诸篇,如《设罿》、《猎人》之类,诋諆薄俗,未免少伤忠厚。直初见欧阳德时,德病其疾恶太严,一切愤愤不平,是已先失仁体。殆亦其夙见未融,故嬉笑怒骂,不觉言之过欤。
△《薜荔园集》四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佘翔撰。翔字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