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 > 第39章

第39章

,而尽去《志林》、《仇池笔记》之目,最为精核。其本传自秘阁”云云。考《和陶拟古》九首虽见於《栾城遗言》,其实轼、辙各自有诗。所谓“客从远林薄,依墙种杨柳”者,辙诗也;“有客叩我门,系马门前柳”者,轼诗也。竑所纠摘,未为尽确。又辙所作轼墓志,载所作凡六集。晁陈二家所录,多《应诏集》十卷。《宋史艺文志》所载凡十一集。皆无此八十六卷之本。且《外集》之名,以别《内集》。轼之诗文既已全载於此,别无所谓《内集》,则《外集》之名殊无根据。竑称得之秘阁,不知明代之书,尽於杨士奇、张萱所录。二家之目不载,竑又何从而得之。此直竑以意删并,托之旧本耳。

△《黄楼集》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鲁点编。胡廷宴补。点有《齐云山志》,已著录。廷宴,漳州人。点书成於万历甲辰,廷宴补刊则在丁未,相距二三年,而廷宴序称岁久浸坏,渐以失次,殆不可晓。盖明代朝觐官入都,例以重货赂津要。其馀朝官,则刊书一部,佐以一帕致馈,谓之书帕。其书即谓之书帕本。其仓卒不暇自刊者,则因旧官所刊,稍改面目而用之,动以旧刊漫漶为词,而偶忘其相去不久也。宋熙宁十年,苏轼守徐州,值河决澶渊,南溢於泗,城几没。轼捍御百方,城以无恙。乃取土克水之义,即城东门为楼,垩以黄土,名曰黄楼。其弟辙及秦观皆为之赋,陈师道为之铭,轼亦有《九日黄楼》、《黄楼观月》诸诗,遂为古迹。点官徐州,因裒轼诗文作於徐州者为一集,题曰《黄楼集》,实非皆为黄楼作也。入之《地理》,名实不伦,今仍入之《别集》,附轼集后焉。

△《东坡守胶西集》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阎士选编。士选字立吾,绥德州人,万历庚辰进士,官至山东按察使。是编乃士选为莱州府知府时采苏轼在胶西诗文刻为一帙。以尚有挂漏,及官按察使时补完之。其王宗稷年谱,亦仅摘录熙宁八年乙卯轼到密州,及十年丁巳自密移知河中府,复改知徐州一段。盖借轼以重胶西也。

△《苏文奇赏》五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陈仁锡编。仁锡有《系辞十篇书》,已著录。是编取《东坡七集》分体选录,一以时文之法批点之。至於《志林》之属,亦皆摘录,不知是固不以文章论也。《飓风赋》乃苏过之作,后人误题其父。仁锡因而录之,亦漫无考证矣。

△《东坡禅喜集》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凌濛初编。濛初有《圣门传诗嫡冢》,已著录。先是徐长孺尝取苏轼谈禅之文,汇集成编,唐文献序而刊之。濛初以其未备,更为增订。万历癸卯,濛初与冯梦祯游吴阊,携是书舟中,各加评语於上方。至天启辛酉,与《山谷禅喜集》并付之梓。濛初喜取前人小品,以套版刻之,剞劂颇工,而无裨艺苑,此亦其一种也。

△《东坡养生集》十二卷(内府藏本)

国朝王如锡编。如锡字武工,江宁人。是编前有《王思任序》,则当成於前明之末,然又有康熙甲辰《邱象升序》,盖书成於崇祯中,批点行世则出象升手也。其书取苏轼诗文杂著有关於闲適颐养者,分《饮食》、《方药》、《居止》、《游览》、《服御》、《翰墨》、《妙理》、《调摄》、《利济》、《述古》、《志异》十二门。轼以文章气节雄视百代,其游戏诸作,大抵患难中有托而逃。

如锡乃惟录其小品,所谓“飞鸿翔於寥廓,而弋者索之薮泽”也。使轼仅以此见长,则轼亦一明季山人而已矣,何足以为轼乎。

△《苏诗摘律》六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长垣县知县无锡刘宏集注”,不详时代,惟取苏轼集七言律诗注之

,潦草殊甚。

△《吕次儒集》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吕南公撰。南公有《灌园集》,已於《永乐**》中裒辑成编。此本乃后人采掇而成。仅《麻姑山诗》二十四首,《福山诗》一首,文三首,仍以符行中《原序》冠之。其《麻姑山诗》盖出《麻姑山志》,前有《小引》。《西江诗话》所载之《葛仙峰诗》,即在其中,而题作《上葛仙坛》,标目小异。其《钱邓州不烧楮钅强颂》一首,则自吕祖谦《宋文鉴》中录出者也。篇帙寥寥,采摭殊为寒窘。今既别编巨帙,此为废稿矣。

△《支离子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一曰《竹堂集》。宋道士黄希旦撰。希旦,邵武人,一名晞,字姬仲,自号支离子。熙宁中尝召至京师,典太乙宫事。后病卒,其徒传为仙去,无可证验也。

此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