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文集》三卷、《附录》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李侗撰。侗有朱子所辑《延平问答》,已著录。此本乃侗裔孙葆初更汇诗文一卷,附缀於后,改题此名,故《宋志》不载。前三卷均标曰“朱熹编”。其实朱子惟编《问答》,未编诗文,特借以为重耳。后二卷为《附录》,则朱子所为行状之类也。
△《别本芦川归来集》六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张元幹撰。是集已於《永乐**》中裒辑成编,别著於录。此本凡诗二卷、杂文三卷,末附《幽岩尊祖事实》一卷。诗仅有近体,又编次无绪,至以《题米元晖瀑布横轴》一诗、《题苏养直绝句后》一诗、《题江天暮雨图》一诗、《题江贯道绝壁古松》一诗入之《杂文跋类》中,盖残阙掇拾之本也。
△《陈文恭公集》十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旧本题宋陈康伯撰。康伯字长卿,弋阳人,宣和三年中上舍丙科,仕终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谥文恭,事迹具《宋史》本传。是集为其裔孙以范编次,并以诰敕及诸书文字有涉於康伯者汇附於后。然遗文仅二卷,而附录乃十一卷。末大於本,殊非体例。且遗文亦多伪作。如所载《谢敕命修家谱表》,称昨进家谱,敕令史院编修填讳。自古以来,无是事理。其谢语称“伏惟圣躬保重,圣寿隆长”;而首称“臣康伯叩头拜谢曰”,末称“臣等不胜欣跃,无任感戴叩谢之至”,尤不晓宋人章表体例。又首载《原序》一篇,称“乾道七年新安门人朱熹顿首拜书於碧落洞天”。其词鄙陋殊甚。《朱子年谱》具在,不言有此师。
朱子集中亦无此文。盖无往而不伪也。
△《志道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旧本题宋顾禧撰。禧字景繁,吴郡人。居於光福山,闭户诵读,不求仕进。
绍兴间,有司以遗逸荐,不起。后筑室邳村,表曰漫庄。凡田居五十年而终。尝与吴兴施宿注苏轼诗,行於世。《陆游序》所谓助以顾君景繁之赅洽是也。兹编称禧子宏闻搜求遗稿,从江浙提刑转运任某抄得若干首,取鲁论隐居求志之义,题曰《志道集》。然莫知其所自来。卷首有禧侄长卿《序》,称禧以文章擅名,为里中同学所忌,指作周世宗宫词,祸几不解。会以遗逸荐,得白。於是杯酒释奠,尽焚生平所著述。凡百馀卷,无复只字存者。其叙述禧生平颇具。惟《序》末署至元壬辰,乃元世祖即位之二十九年。禧为宋高、孝时人,相距一百馀年,安得有其侄尚在,为之作序。又考集中多载洪兴祖倡和之作,兴祖当绍兴中以忤秦桧贬死,禧正与之同时,又似乎真出禧手。惟《赠行省任古》一首,宋时无此官名。而《序》中则作提刑转运任公,复与宋制相合。其长卿结衔称石泉书院山长、福州路教授,又非宋官,殊参错不可解。诗仅三十馀首,且多俚句,疑其出於依托焉。
△《千虑策》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杨万里撰。万里有《诚斋易学》,已著录。是编凡《君道》三策、《国势》三策、《治原》三策、《人才》三策、《论相》二策、《论将》二策、《论兵》二策、《驭吏》三策、《选法》二策、《刑法》二策、《冗官》二策、《民政》三策。前有《自序》,已载於《诚斋集》中。此江西所刊别行本也。本传称虞允文为相,见此策,荐为国子博士,则当时已别行矣。
△《锦绣论》二卷(永乐**本)
旧本题宋杨万里撰。考宋贡举条式,第二场试论一道,限五百字以上,则此编盖当时应试程式也。然体例拘陋,未必真出於万里,疑并书中国子监批点皆坊贾托名耳。
△《分类诚斋文脍后集》十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其书分三十二类。取杨万里《易传》、《千虑策》中之语摘录标题,各加批点,殊为庸俗。又有题见此集,而注云“文见前集”者,亦非完书。相其版式,乃麻沙旧刻,盖宋末书坊陋本也。
△《蕊阁集》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旧本题宋辛弃疾撰。弃疾有《美芹十论》,已著录。是编集六朝及唐人诗句为五七言近体,平声上下三十韵,韵为一首。前有弃疾《自序》。今按《唐韵》及《宋礼部韵》皆上平二十八部,下平二十九部。至理宗末,平水刘渊始并为上下平各十五部。弃疾当高、孝、光、宁之朝,平水韵未出,安得而用其部分。且平韵分上下,自《广韵》已然。集中顾以一先为十六先,至咸韵为三十,此向来韵书所无。又据魏了翁之说,《唐韵》下平作二十九先,而小变之者也。至集句始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