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 > 第53章

第53章

经。是集乃其巡视陕西茶马时所作,故名《陇首》。其侄士祯编次之,仅诗四十二首,又《劾邓玘淫掠疏》一篇,自撰《墓志》一篇,而以“传”及“墓表”、“逸事状”附焉。

△《瑶光阁集》十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黄端伯撰。端伯有《易疏》,已著录。端伯生平好佛,尝镌私印曰“海岸道人”,取《楞严经》引诸沈冥出於苦海之语,及晚年,磨去印文,改镌“忠孝廉节”四字,终以殉国流芳,可谓不负其志。是集古近体诗二卷,杂文十卷,为僧作者居其大半,其措词如偈、如疏、如禅家语录,非欲以词章名世者,甚至“五经”、“四书”颂,亦以禅语阑入,如《春秋颂》云:“通身手、通身胆,句中有眼定乾坤,识者须从声外凿”云云。盖其性癖如是,其人足重,其学则不可训也。别附《外篇》一卷,李绂《序》谓:其当明季古文大坏之时,独安雅无迂怪之习,惟时时杂佛氏语,因别择编为《外编》,以明其先迷后悟之旨,无使世俗之人以佛溷先生,亦不令学佛者,借先生以张佛云云。亦委曲回护之言耳。

△《涂子一杯水》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涂伯昌撰。伯昌字子期,南昌人,崇祯庚午举人。是集名《一杯水》者,《自序》云:取澹然无味之义也。集中多杂释、老之说,其《书唐武宗毁佛复僧后》一篇,以三才三教并称,其《格物述》及古本《大学》通序数篇,颇以朱子为非,盖江右之学,多从陆氏,自宋、元已然也,诗多染竟陵末派,惟五言律诗间有可观。

△《敬亭集》十卷、《补遗》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姜埰撰。埰字如农,莱阳人。崇祯辛未进士,授仪真县知县,擢授礼科给事中,以建言,廷杖,谪戍宣州卫。国亡后,流寓苏州,镌私印曰“宣州老兵”,临殁遗命葬宣城,以明帝未有赦命,不敢归也,事迹具《明史》本传。

埰少以气节著,自得罪流窜后,始学为诗。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其风格一本杜陵,今观所作,大抵才本清刚,气尤激壮,故诗文皆直抒胸臆,自能落落不凡,然纵笔所如,不暇锻炼,故粗獷之语,亦时时错杂其间,盖性情用事居多也。集本埰所自定,分《敬亭》、《馎饦》二集,其子安节等刊行,乃并合为一,统名《敬亭集》。后有补遗一卷,又埰殁后,安节掇拾而成,其《扬州诸子燕集次韵》一首,已见第四卷,乃更收入,殆偶然失检欤?

△《更生吟》(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

明高名衡撰。名衡字平仲,号鹭矶,沂州人。崇祯辛未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以城守功,晋兵部左侍郎。崇祯壬午,大兵破沂州,名衡死之,事迹具《明史》本传,乾隆四十一年,赐谥忠节。是编乃名衡巡按河南时,值李自成攻开封,在围城中所作。自成凡三攻开封,此其初攻解去之时也,前有《自序》,末有其元孙淑曾“跋”,称其生平著述甚夥,屡经兵燹,拾之灰烬之馀者,类多残阙,惟此诗粗备首尾,因抄藏之云云。考《汉书艺文志诗赋类》,虽一二篇亦著录,而世传张巡守睢阳作亦仅二篇,是编虽止七言律诗八首,不成卷帙,而忠义之气,凛然简外。今圣朝大公至正,扶植纲常,凡胜国死节之臣,咸邀褒祀,名衡亦在其中,则此零章断简,实千古名教之所寄,谨特存其目,以昭表章之义焉。

△《章格庵遗书》五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章正宸撰。正宸字羽侯,号格庵,晚号“偁东饿夫”,会稽人。崇祯辛未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事迹具《明史》本传。正宸为刘宗周弟子,生平以气节自负,是书所载凡奏疏七十九篇,论著十八首,记传九首,诗赋四十一首,又补遗一首,则偁东饿夫自传也。正宸於明亡之后,不知所终,遗稿亦多散佚。此本盖其族孙诇掇拾残阙,补缀成帙云。

△《鹤和篇》三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闪仲侗撰。仲侗字士觉,永昌人。其仕履未详,考明天启乙丑进士有闪仲俨,官至少詹事,亦永昌人,当即其兄弟。仲侗自称崇祯辛未下第,则亦举於乡矣,然《云南通志乡举》中不载其名,所未详也。是集一卷为杂文,一卷为诗,一卷为制义,皆明末儇佻之派,曰《鹤和篇》者,仲侗时侍其父游吴、越间,故取中孚九二爻词,以名所作也。

△《花王阁賸稿》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明纪坤撰。坤字厚斋,献县人,崇祯中诸生。是集后有其孙容舒“跋”,称坤少有经世志,久而不遇,乃息意逃禅,晚榜所居曰“花王阁”,盖自伤文章无用,如牡丹之华而不实也。崇祯己卯,尝自编其诗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