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 > 第56章

第56章

》例,自定其诗为此本。栋祖周惕,为士祯门人,故栋亦仿任渊、史季温例,注之,以引证浩繁,每卷各分为上、下。其凡例称:“所采书,共数百余种,悉从本书中出,不敢一字拾人牙后慧。”然亦大概言之耳。即以第一卷而论。如温庭筠《靓妆录》、蔡贤《汉官典职》、孙氏《瑞应图》、陆机《洛阳记》、沈怀远《南越志》、蔡邕《琴操河图括地象》、顾野王《玉篇》(案:今大广益会《玉篇》,乃宋大中祥符六年重修,非惟非野王之旧,并非孙强之旧)、《舆地志》、《管辂别传》、《梁京寺记》、檀道鸾《续晋阳秋》十二书,宋以来久不著录,栋何由见本书哉?(案:栋注例,凡引已佚书者,皆冠以现存书名,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之类。)又栋邃於经学,於词赋所涉颇浅,所引或不得原本,於显然共见者,或有遗漏,如注“寒肌起粟”字,引苏轼“旅馆孤眠体生粟”句,不知此用轼《雪诗》“冻合玉楼寒起粟”句也;注“吹香”字,引李贺“山头老桂吹古香”句,不知此用李颀《爱敬寺古藤歌》“密叶吹香饭僧遍”句也;注“麦饭”字,引刘克庄“汉寝唐陵无麦饭”句,不知为《五代史家人传》语也;注“大漠”字,引程大昌《北边备对》,不知为《后汉书窦宪传》语也。至於每条既各自标目,则其文不相连属,乃於数条共引一书者,不另标名。如辕固里〔生〕《诗注曲学字》曰:“今上初即位”云云,盖蒙上条《史记》之文,然不标《史记》而首句突称“今上”,是何代之帝也?其体例亦间有未善。(案:以上亦姑举第一卷言之。)是书先有金荣笺注,盛行於时,栋书出而荣书遂为所轧,要亦胜於金注耳。至於元元本本,则不及其诂经之书多矣。人各有能有不能,不必以此注而轻栋,亦不必以栋而并重此注也。

△《渔洋诗集》二十二卷、《续集》十六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祯撰。士祯初刻《落笺堂诗》,又刻顺治丙申至辛丑所作为《阮亭诗》,复有《过江》、《入吴》、《白门前后》诸集,后乃删并诸作,定为《渔洋前集》,始於丙申,终於康熙己酉,凡十四年之诗。是集出而少作诸集悉微,故今不甚传。康熙甲子,又裒其辛亥至癸亥之诗十六卷,为《渔洋续集》,盖其为詹事时也,其时菁华方盛,与天下作者,驰逐矜名,故平生刻意之作,见於二集者为多焉。

△《渔洋文略》十四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祯撰。盖康熙乙亥士祯所自编。前有其门人张云章《序》。士祯以诗名一时,而古文特以天姿朗悟,自然修洁,实则非所专门,云章《序》,谓以先生为今之太白、子美,群知非溢美矣;语以先生之文,昌黎、柳州之文也,容有或信或不信者,盖当时公论已尔。而云章必以诗文并称,非笃论矣。

△《蚕尾集》十卷、《续集》二卷、《后集》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祯撰。士祯以康熙甲子祭告南海,阻雪东平,望小洞庭中蚕尾山,悦其清远,因取以名其“山房”,并以名集。案:盛符升作《雍益集序》,称合戊辰至乙亥诗文为《蚕尾集》十卷。此集目录下乃注诗自甲子年起,其年冬及乙丑年作别为《南海集》;文自庚午年起,士祯《自序》,又称偶次甲子使粤以前及丁卯以后诗文,稍成卷帙,因以“蚕尾”名集。士祯集皆所自刊,而三说错互如是,未喻其故。文中题跋凡三卷,颇足考证,然皆与《居易录》重出。又《蚕尾集序》一篇,既刊卷端,又刻之集中,亦乖体例;其《续集》二卷,皆乙亥迄甲申之诗,惟无丙子一年诗,以是年奉使祭告,别为《雍益集》也?《后集》二卷,则戊子归田后所作,五七言绝句居十之九。《自序》谓,时方删定洪迈《万首绝句》,因效为之。然是年士祯七十五岁矣,殆亦精力渐减,不耐为长篇巨制也。

△《南海集》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祯撰。皆其奉使祭告南海往还之作。上卷自京师至广州,下卷自广州至其家新城而止。盖其《北归志》,亦止於新城也,赵执信作《谈龙录》,摭其开卷二诗,以为似羁臣迁客之语,其言诚是,然士祯之诗长於山水,别为一调,未可以二冯之法绳之也。

△《雍益集》一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祯撰。皆康熙丙子奉使祭告西岳、西镇、江渎途中所作。前有其门人盛符升《序》,述士祯自言,再使秦、蜀,往返万里,得诗才百馀篇,皆寥寥短章,无复当年蜀道、南海豪放之格。其门人蒋仁锡《后序》,亦述士祯自言,老耽禅寂,遇事短吟,略仿西竺氏偈颂,不应更作文字观也,可谓明於自知者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