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 > 第65章

第65章

尤盛,有语曰:“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云云。盖风会所趋,并其从游之士,亦为当代所摹拟矣。然其去取谨严,犹工文之士所辑,且李廌集,世无传本。今始从《永乐**》裒辑成帙,颇藉此书相补苴;又张耒集,写本仅存,字多舛误;陈师道集,刊本较诗差详,较文则略,亦颇藉此书以勘正云。

△《三国文类》六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编辑人名氏。今流传有宋刊本。然《宋史艺文志》载此书,注云:集者不知名,则当时已无可考矣。案:柳宗元《河东集》,有柳宗直《西汉文类序》,其文皆采之《汉书》;是编惟采《三国志》之文,盖沿其例。凡分二十三门:曰《诏书》,曰《教令》,曰《表奏》,曰《书疏》,曰《谏诤》,曰《戒责》,曰《荐称》,曰《劝说》,曰《对问》,曰《议》,曰《论》,曰《书》,曰《笺》,曰《评》,曰《檄》,曰《盟》,曰《序》,曰《祝文》,曰《祭文》,曰《诔》,曰《诗赋》,曰《杂文》,曰《传》。所采上涉汉末,而下及晋初,则以《魏志太祖纪》,其事皆在建安,而裴松之注,所采多晋人书也。惟其中《劝说》、《对问》二门,皆当时口语,本非词翰,取盈卷帙,於义未安。又陈寿所评正犹马、班之赞,摘出别立篇名,亦乖体例。以其宋人旧本,姑存之以备考证焉。

△《增注唐策》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前有明正德丁丑新安汪灿《序》,惟言旧刊《唐策》,不知谁集,考书中魏徵作“魏证”,与《古文集成》同,则亦宋人作也。其集中所录,兼有唐人策论、书状、表奏之文,而独以《唐策》为名者,盖辑以备答策之用,从所重耳。每篇略标其要语於上方,而卷前目录又摘其所标之语於题下,中间注语有“崇曰”、“张曰”、“李曰”、“窦曰”、“董曰”诸目,“崇曰”一处作“王崇”,则是其名,而馀又皆题其姓,均莫详其所自,亦不知诸人为谁。

殆当时盛行,其本互相训释,而书贾合刊之耳。所注虽简略,而所录皆唐人名作,持择颇审,非明代坊选,冗滥无序者可比,存之亦足备采择也。

△《十先生奥论》四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亦无刊书年月,验其版式,乃南宋建阳麻沙坊本也。书中集程子、张耒、杨时、朱子、张栻、吕祖谦、杨万里、胡寅、方恬、陈传良、叶適、刘穆元、戴溪、张震、陈武、郑湜诸人所作之论,分类编之加以注释。据其原目,凡前集、后集、续集各十五卷,此本续集脱去前五卷,仅存十卷,而前集第七卷以上,亦属后人抄补,其原注并佚去不存。所亡之卷,已无篇目可考,不知作者凡几。此四十卷中,核其所作者已十六人,但题曰十先生,所未详也。中间《宋史》有传者凡十一人,其馀若张震字东父,益宁人,孝宗时中书舍人,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尝缴回词头,事见《胡沂传》。郑湜有二,其一字溥之,福州人,光宗时为从臣,奏立太子监国,见《留正传》;其一则绍熙元年为从政郎,进《治术》十卷,见《书录解题》。此所载之郑湜,其进《治术》者欤。

陈武有《江东地利论》,见《永乐**》,方恬、刘穆元二人,则史传俱无可考见矣。宋人文集,名著史册者,今已十佚其八九,至於名姓无闻,篇章湮灭,如方恬诸人者,更指不胜屈。此书虽不出科举之学,而残编断简,得存於遗轶之馀,议论往往可观;词采亦一一足取,固网罗放失者所不废也。

△《诗家鼎脔》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卷首有题词,署曰“倦叟”,亦不知倦叟为谁也。所录有王惲之诗,颇疑为元人所辑。然元王惲为东平人,而此题曰:“古汴王惲”,里籍既不相符,考《秋涧集》内亦不载此诗,则非元王惲明矣。方回《瀛奎律髓》称庆元、嘉定以来,有诗人为谒客者,钱塘湖山,什伯为群。阮梅峰秀实,林可山洪,孙花翁季蕃,高菊磵九万,往往雌黄士大夫,口吻可畏。今考是书,阮秀实、林洪、孙季蕃、高九万诸人之诗,并在选中,或即其时所刊?如陈起《江湖小集》之类欤。上卷凡五十八人,下卷凡三十七人,每人各著其里居字号,为例不一,所存诗多者十馀首,少者仅一二首,盖取“尝鼎一脔”之意,故以为名。

其间家数太杂,时代亦多颠倒,编次颇为无绪,然宋末佚篇,赖此以存者颇多,亦未可以书肆刊本忽之矣。上卷首原脱半页,上卷末金沙夏某一人,名字诗篇均有阙佚,今亦姑仍之云。

△《两宋名贤小集》三百八十卷(编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