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文范》十八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明杨慎编。然所取皆近於科举之文,亦不类慎之所为。殆与《翰苑琼琚》均出依托也。
△《李太白诗选》五卷、《杜少陵诗选》六卷(内府藏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李白诗选之首有杨慎序,辨白里贯出处甚详。末云:“吾友禺山张子愈光尝谓余曰:李、杜齐名。杜公全集外,节钞选本凡数十家,而李何独无之?乃取公集中脍炙人口者一百六十馀首,刻之明诗亭,属慎题词其端。”
愈光为永昌举人张含之字,则是编含所选也。然乌程闵氏所刊朱墨版,其卷端评语引及锺惺、梅鼎祚,皆明末人。含及慎在嘉靖中,何自见之?则已非含之原本矣。杜甫诗凡二百四十馀首,前后无序跋,多载刘辰翁评及慎评,其去取殊无别裁。盖闵氏以意钞录,取配李氏并行耳。明末刊版,真伪错杂皆类此,不足异也。
△《婺贤文轨》四卷、《拾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戚雄编。雄字世英,金华人。正德辛未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编以《金华文统》去取未当,乃取其乡先辈潘良贵、范浚、吕祖谦、陈亮、唐仲友、夏明诚、何恪、时少章、何基、王柏、柳贯、金履祥、许谦、吴师道、胡助、黄溍、吴莱、宋濂、王祎、胡翰、戴良、冯宿、陈樵二十三人之文,薈而录之。大旨谓宗泽、梅询皆以忠义功业显,不必取其寻常酬应之作。又谓唐仲友虽与朱子为难,而善不可没。持论皆颇切当,然所载文章惟吕祖谦《佚老堂记》为本集所无,其他亦不出习见之作也。
△《南华合璧集》五卷(内府藏本)
明黄鲁曾编。鲁曾字得之,吴县人。正德丙子举人,五岳山人省曾之弟也。
是编选王宠之诗,而附以己作,合为一集。宠所著《雅宜集》,深为顾璘等所推。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则谓宠亦中材,誉过其实。鲁曾诗更不逮宠,殆欲借宠以行,故有是刻。自序谓执是编请正於友生,適讽蒙庄之词,遂命曰《南华合璧集》。
其立名尤无所取义矣。
△《六艺流别》二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黄佐撰。佐有《乐典》,已著录。是书大旨以六艺之源皆出於经,因采摭汉、魏以下诗文,悉以六经统之。凡诗之流五,其别二十有一;书之流八,其别四十有九;礼之流二,其别十有六;乐之流二,其别十有二;易之流十二,而无所谓别。分类编叙,去取甚严。其自序言:“欲补挚虞《文章流别》而作。”然文本於经之论。千古不易,特为明理致用而言。至刘勰作《文心雕龙》,始以各体分配诸经,指为源流所自。其说已涉於臆创。佐更推而衍之,剖析名目,殊无所据,固难免於附会牵合也。
△《南滁会景编》十二卷(内府藏本)
明赵廷瑞编。林烴又增以十景图。自宋至明,篇什略备。廷瑞,开州人。
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兵部尚书。烴有《覆瓿草》,已著录。其作是书时,皆为南太仆寺卿。明南太仆寺署建於滁州故也。
△《九代乐章》二十三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刘濂撰。濂有《易象解》,已著录。是书取自汉迄唐九代之诗,分门编次。
大略以诗乐之义后人不能辨,故所选以音声为主,分风、雅、颂为三。每代又别里巷、儒林为两类。自谓三百篇后,不可无此选。其言极为妄诞。夫古乐府之存於今者,后人亦第能习其句读,而不可播之管弦。濂乃指为某代某音、某代某调,穿凿配合,已属强为解事,至如东方诫子、仲长述志之类,本非入乐之诗,而亦为之辨别宫商,尤不知其何据。又每代下各为总论一篇,而北齐伶人曹孙达等封王,及无愁伴侣曲诸事,乃以属之陈后主。殊为不考,特故为高论而已。
△《石洞遗芳》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郭鈇编,鈇,金华人。始末未详。石洞山在东阳邑治之南。宋淳熙中邑人郭钦止筑书院於洞旁,延师以训子弟。一时名儒如吕祖谦、魏了翁、叶適辈,皆主讲其中。其山水名胜,陆游、陈傅良等亦多题咏。鈇为钦止之裔孙,正德中,取当时诸人碑刻题咏及志铭、状序、哀輓诸作汇成此编。钦止字德諠,其学出於张九成。而朱子为作墓铭,称其子弟服师儒之训,乡闾识逊弟之方,霍然其变豪杰之窟,焕乎其辟礼义之场。不以渊源之异为嫌,则亦有深取其人者。集中诗文凡为郭氏作者皆在,不尽关乎钦止。然郭氏以儒显,则钦止其宗也。
△《滕王阁集》十卷(内府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