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 > 第73章

第73章

凡例云,江陵秉政,凡笺启中得一二警语,立跻显要。可知当时所尚矣。

△《古文品外录》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陈继儒编。继儒有《邵康节外纪》,已著录。是书选自秦、汉迄宋、元之文,大抵沿公安、竟陵之波,务求诡隽,故以品外为名。然实皆习见之文也。去取亦多乖剌,如楚词仅取《天问》一篇,是何别裁乎?

△《古论大观》四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陈继儒编。前有自序,称“往者坊刻论脍,皆门生辈裒集成之。就中某一论为士大夫訾议,余不知也。兹古论多至四十馀卷,纯驳错出,安知无此类杂於其间”云云。继儒之意,盖自知去取未精,故先作斯言,以预杜攻诘之口。今观是书,不但漫无持择,亦且体例庞杂,罅漏百出。虽以古论为名,而实多非论体。

往往杂掇诸书,妄更名目。如《史记》、《汉书》诸传之序,以及《史通》、《文心雕龙》、《新论》、《亢仓子》,其篇题本无论名,乃悉强增一论字,已自无稽。杜佑《通典》、郑樵《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不过於徵引典故之后,附以案语;荀悦、袁宏前后《汉纪》,司马光《资治通鉴》,不过於纪载事实之下,附以评断,亦加以论名,并各为造作题目,尤为杜撰。甚至魏文帝《典论论文》,增一字曰《典论论文论》;冯衍《自叙》,改其名曰《自论》;索靖《草书势》,改其名曰《草书论》;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亦改其名曰《草书论》,任情点窜,不可究诘。循其例而推之,将古今之书,无不可改题为论,万卷可得,何止四十卷乎!

△《秦汉文脍》五卷(内府藏本)

明陈继儒编。是编杂选秦、汉之文,如《战国策》、《史记》、《汉书》之类,皆不标本书之名。又如留侯致四皓定太子,霍光废昌邑,李陵降敌始末,苏武出使始末,更杜撰篇目,不用原书标题。改《管晏列传》为《管仲传》,改《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传》,改《滑稽列传》为《淳于髡传》,尤多所窜乱。

至於魏文帝《典论论文》、曹植《求自试表》、锺会《檄蜀文》,列之秦、汉,更无理矣。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六十卷(通行本)

明周珽编。珽字无瑕,海宁人。初,其曾祖敬,辑《唐诗选脉》一书,刊未竟而毁於倭变。珽辑缀残稿,续成是编。其持论以高棅《品汇》、李攀龙《诗删》为宗。每体之中,各分初、盛、中、晚。又笺释其字句典故,名之曰证。发明其词意脉络,名之曰训。而以诸家议论及珽所自品题者标於简端,是为评林。

大抵贪多务博,冗杂特甚,疏舛亦多。

△《秦汉文钞》十二卷(内府藏本)

明冯有翼编。有翼字君卿,杭州人。是书前后无序跋,不知刊於何时。其版式则万历以后之坊本也。凡秦文二卷,西汉文五卷,东汉文三卷。冠以楚词,惟录《卜居》、《渔父》二篇,题为秦人,是不足与论矣。

△《师子林纪胜》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释道恂撰。师子林在苏州府城内。元至正中,天如禅师居寺中,倪瓒为之叠石成山。地址逼仄,而起伏曲折,有若穹谷深岩,遂为胜地。顶一石,状若狻猊,故名曰:“师子林。”胜流来往,题咏至多。道恂裒而编之,以成是集。自翠华南幸,绘图题句,奎藻辉煌,一邱一壑,藉以千古。回视斯编,又不啻爝火之光矣。

△《三僧诗》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三僧均不著其名。一曰《二楞诗稿》,一曰《高松诗稿》,一曰《中峰诗稿》。

考《千顷堂书目》有智观《中峰草》,注曰字止先,号蔚然。江都僧,雪浪弟子,居吴兴双髻峰。其二僧则未详。然其《高松诗稿》中又附书启数首,三僧均有酬倡之作,盖同时人。中峰诗内有陈继儒、汤宾尹、文震孟、姚希孟诸人,则皆当明季也。

△《西曹秋思》一卷(庶吉士梁上国家藏本)

明黄道周、叶廷秀、董养河倡和诗也。道周有《易象正》,养河有《罗溪阁诗》,皆已著录。廷秀字谦斋,濮州人。天启乙丑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事迹附见《明史道周传》。是编皆七言律诗,依上下平韵各为三十首。养河子师吉随侍狱中,合而编之。前有廷秀小引,后有师吉跋。考《明史》道周本传,道周以劾杨嗣昌贬为江西按察使照磨。久之,江西巡抚解学龙荐所部官,推奖道周备至。大学士魏照乘者,恶道周,拟旨责学龙滥荐。帝发怒,立逮二人下刑部狱,并究党与。词连工部司务董养河等,户部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