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 > 第74章

第74章

酉举人,官临安县教谕,迁国子监博士。所著曰《藿园诗存》,凡六卷。士标字窿菴,官山东宁海同知。所著曰《苍雪斋诗存》,凡一卷。寅字寅生,县学生。所著曰《视彼亭诗存》,凡一卷。应徵诗有《青莲馆》、《汗漫游蓟易寓言》、《苕溪漫草》、《两都社草》、《河梁编》、《两目纪游》、《偶寄轩稿》诸编。兹集总题《藿园诗存》,盖绳远汇为一集也。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弇州标榜前后五子而外,广为四十子,若似乎此外无遗贤矣。说诗者遇隆、万朝士或置不观,不知隆、万诸人已力挽叫嚣之习,归於平淡,而定陵初年,人皆修辞琢句,出入风雅之林。若李伯远、郑允升、归季思、区用孺辈,尤卓然名家,未见万历初之不及嘉靖季也。今观《藿园》一集,诚戛戛独造,亦能自立门径者。其子孙则沿波而讨奇耳。

△《古诗选》三十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祯编。士祯有《古欢录》,已著录。此编凡五言诗十七卷,七言诗十五卷。五言自汉、魏、六朝以下,唐代惟载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人。七言古逸一卷,汉、魏、六朝一卷,唐则李峤、宋之问、张说、王翰四人为一卷,王维、李颀、高適、岑参、李白为一卷。而王昌龄、崔颢二人则称附录。五卷以下则唐杜甫、韩愈,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晁说之、晁补之、陆游,金元好问,元虞集、吴莱十三人之诗。而李商隐、苏辙、刘迎、刘因四人称附录。夫五言肇於汉氏,历代沿流,晋、宋、齐、梁业已递变其体格。

何以武德之后,不容其音响少殊。使生於隋者,如侯夫人《怨词》之类,以正调而得存。生於唐者,如杜甫之流,亦以变声而见废。且王粲《七哀》,何异杜甫之《三别》?乃以生有先后,使诗有去留。揆以公心,亦何异李攀龙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之说乎?至七言歌行,惟鲍照先为别调。其馀六朝诸作大抵皆转韵抑扬。故初唐诸人多转韵,而李白以下始遥追鲍照之体。终唐之世,两派并行。

今初唐所录寥寥数章,亦未免拘於一格。盖一家之书,不足以尽古今之变也。至於越人歌惟存二句之类,则校刊者之疏,或以是而议士祯,则过矣。

△《十种唐诗选》十七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祯编。取唐人总集八家及摘宋姚铉《唐文粹》所载诸诗,各为删汰。

凡《河岳英灵集》一卷,《中兴间气集》一卷,《国秀集》一卷,《箧中集》一卷,《搜玉集》一卷,《御览集》一卷,《极玄集》一卷,《又玄集》一卷,《才调集》三卷,《唐文粹》六卷。附以士祯所选《唐贤三昧集》,共为十种。

其去取一以神韵为宗,犹其本法。惟《才调集》、《唐文粹》删汰未精,门径丛杂,而《文粹》尤甚。如卢仝《月蚀》诗、陆龟蒙《江湖散人歌》,皆不能谓之盛唐格也。又韦庄《又玄集》,原书已佚,今所传者乃赝本。冯氏《才调集》凡例言之,而士祯仍为选录,亦失别裁。其《三昧集》一种,乃其生平宗旨所在

,去取较为精密。世多摘出别行,今亦别著於录。又士祯《居易录》曰:“近日金陵有刻《唐诗十集》者,谓为予所订。或作序假予言曰:‘余奉此为金科玉律,年来於此道稍有会心者,得力於是书良多’云云。及访是书阅之,乃标华亭唐汝询仲言名。大旨在通高漫士、李沧溟、锺退谷三选之邮,而以汝询诗解附之,强分甲乙丙丁等目,浅陋割裂,可一笑也。”然则是书未出以前,先有伪本矣。今伪本已不传,盖辨之早也。

△《载书图诗》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祯编。康熙辛巳,士祯官刑部尚书时,乞假旋里,改窆其亲,载书数车以归。其门人扬州禹之鼎绘为是图。一时多为题咏,士祯汇以成编。图后首载奏疏二篇,次序二篇,次题图诗八十六首,皆其门人所作。而附其侄启《座送还京》诗一首。次赠行二十四首,皆朝臣之作。而附侍讲尤侗《寄怀诗》一首,次《赐沐起程》一篇。而附朱彝尊《池北书库记》一篇,则以载书及之也。

△《樵川二家诗》四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霞编。案《浙江通志》载:“朱霞,建德人,顺治乙未进士。”未知即此人否也。樵川为今邵武县。二家者,宋严羽,元黄镇成也。羽有《沧浪集》,镇成有《秋声集》,皆已著录。是本每集分为二卷,诸杂体为一卷,五七言近体为一卷。而附《沧浪诗话》于其后焉。

△《宋四名家诗》(无卷数,内府藏本)

国朝周之鳞、柴升同编。之鳞字雪苍,海宁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