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 > 第78章

第78章

入律之乐府也,其初本皆古诗。故“孔雀东南飞”,乐府杂曲歌词也,而本题曰《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其序曰:“时人伤之,为诗云尔。”《紫骝马》,乐府横吹曲词也,而吴均《乐府解题》曰:“‘十五从军征’以下,古诗也。”其说甚明,不必以后世之法,遽区分其本始。至《君子行》为言理之作,《怨歌行》乃缘情之什,亦何尝专叙事乎?又士祯答称七言换韵始於陈、隋。案吴均、费昶之《行路难》,萧子显之《燕歌行》,皆已排偶换韵,启初唐四杰之体,安得云始之陈、隋耶?

刘录所载皆士祯语。如所答“大勤问截句”一条,称截句或截律诗前四句,如后二句对偶是也。或截律诗后四句,如起二句对偶是也。非一句一截之谓。又称此等迂拘之说,总无足从是矣。然何不云汉人已有绝句,在律诗之前,非先有律诗,截为绝句,不尤明白乎?(古绝句四章,载《玉台新咏》第十卷之首。)又答唐人省试排律本止六韵而止,不知《玄元皇帝应见诗》未尝不至八韵,《咏青诗》未尝不四韵,《文苑英华》可以覆案。又称至杜始为长律,元、白又蔓延至百韵。

不知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诗》正一百韵,杜集亦可覆案也。至“辨桃无绿叶,认杏有青枝”,乃石延年诗,而云晚唐作。《诗苑类格》之李淑乃宋仁宗时人,而云唐李淑。(案以李淑为唐人乃沿诗家**之误。)引证偶误,又其小焉者矣。盖新城诗派,以盛唐为宗,而不甚考究汉、魏、六朝。以神韵为主,而不甚考究体制。故持论出入,往往不免。然其谈诗宗旨,具见於斯。较诸家诗话所见,终为亲切,固不以一眚掩全璧也。郎录中士祯之语或钞出别行,名“渔洋定论”,刘录亦有本别行,名《古夫于亭诗问》。实皆一书。今附存其名,不别著录焉。

△《声调谱》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赵执信撰。执信有《因园集》,已著录。执信尝问声调於王士祯,士祯靳不肯言。执信乃发唐人诸集,排比钩稽,竟得其法,因著为此书。其例古体诗五言重第三字,七言重第五字,而以上下二字消息之。大抵以三平为正格。其四平切脚如李商隐之《咏神圣功书之碑》;两平切脚如苏轼之《白鱼紫蟹不论钱者》,谓之落调。柏梁体及四句转韵之体则不在此限焉。律诗以本句平仄相救为单拗。

出句如杜甫之“清新庾开府”,对句如王维之“暮禽相与还”是也。两句平仄相救为双拗。如许浑之“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是也。其他变例数条,皆本此而推之。而起句结句不相对偶者则不在此限焉。其说颇为精密。惟所列李贺十二月乐府所标平仄不可解,卷末附以《古韵通转》,其说尤谬。或曰《古韵》一篇,乃其门人所妄增也。

△《谈龙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赵执信撰。执信为王士祯甥婿,初甚相得。后以求作《观海集序》不得,遂至相失。因士祯与门人论诗,谓当作云中之龙,时露一鳞一爪,遂著此书以排之。大旨谓诗中当有人在。其谓士祯《祭告南海都门留别》诗:“卢沟河上望,落日风尘昏。万里自兹始,孤怀谁与论”四句,为类羁臣迁客之词。又述吴修龄语,谓士祯为清秀李于鳞。虽忿悁著书,持论不无过激。然神韵之说,不善学者往往易流於浮响。施闰章华严楼阁之喻,汪琬西川锦匠之戒,士祯亦尝自记之。

则执信此书,亦未始非预防流弊之切论也。近时扬州刻此书,欲调停二家之说,遂举录中攻驳士祯之语,概为删汰。於执信著书之意,全相乖忤,殊失其真。今仍以原本著录,而附论其纰缪如右。

△《宋诗纪事》一百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厉鹗撰。鹗有《辽史拾遗》,已著录。昔唐孟棨作《本事诗》,所录篇章,咸有故实。后刘攽、吕居仁等诸诗话,或仅载佚事而不必皆诗。计敏夫《唐诗纪事》,或附录佚诗而不必有事。揆以体例,均嫌名实相乖。然犹偶尔泛登,不为定式。鹗此书裒辑诗话,亦以纪事为名。而多收无事之诗,全如总集;旁涉无诗之事,竟类说家。未免失於断限。又采摭既繁,牴牾不免。如四卷赵复《送晏集贤南归诗》,隔三卷而重出。七十二卷李珏题《湖山类稿》绝句,隔两卷而重出。九十一卷僧惠涣《送王山人归隐》诗,隔一卷而重出。四十五卷尤袤《淮民谣》,隔一页而重出。二卷杨徽之《寒食诗》二句,至隔半页而重出。他如西昆体、江西派既已别编,而月泉吟社乃分析於各卷,而不改其前题字。以致八十一卷之姚潼翔於周暕《送僧归蜀诗》后标前题字,八十五卷之赵必范於赵必象《避地惠阳诗》后标前题字,皆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