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呼吸的脊椎动物、植物都具有两栖性。当时所有的此类动物都与今天的蝾螈极为相似,只是它们中的一些躯体比较大而已。这些动物实际上已经称得上是真正的陆地动物了,但是它们依旧需要生活在沼泽或是其他潮湿地带。与早期的陆地动物一样,早期的陆地植物也具有两栖性。此时,树
木等的种子还未进化至仅靠雨露的滋润就能生根发芽,它们只有把孢子落入水中才能繁衍后代。
生物为了生存,往往会具备复杂而又神奇的适应能力。为了研究这种颇具魅力的适应能力,从而产生了一门美妙的学科:比较解剖学。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不管植物还是动物,最初都是生活在水中的。例如,所有比鱼类高等的脊椎动物(包括人在内),在其胚胎发育过程中或是出生之前,都要经历一个鳃裂消失的阶段。又如,鱼类之所以永远睁着眼睛,是为了保护眼睛,避免眼睛干燥。而比鱼类更高级的动物,则拥有更好的护眼能力,它们进化出眼睑和能够分泌液体的腺体,让眼睛保持湿润。为了感受空气中微弱的声音震动,动物还进化出耳膜。由此可见,动物为了更好地生活在陆地上,其身体器官都发生了相似的演变和调整。
在石炭纪的两栖类时期,浅滩、潟湖以及沼泽之中,都生活着大量生物。这一时期,各类生物的生活范围大大拓宽了,然而在山峰和高地处仍是一片死寂,毫无生命气息。归根结底,虽然生物已经学会在陆地上呼吸了,但是它们依旧需要回到水中繁殖后代,这决定了它们无法在远离水域的山峰及高地生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