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民,而在西部地区,他们则四处攻城略地,还将文明的爱琴人驱逐出其故土。备受压迫的爱琴人,不得不远走他乡,在雅利安人的势力无法触及的地方建立新的家园。一些爱琴人来到尼罗河三角洲,试图能再次过上安稳的生活,却没想到受到了古埃及人的攻打。一些爱琴族的伊特鲁亚人好像是从小亚细亚渡海,在荒无人烟的意大利丛林旷野中建立了新的国家;还有一些来到地中海东南沿岸,建立了自己的城邦,他们就是历史上的腓力斯丁人。
我们将会在后边的章节中详细地介绍这些强行闯入古代文明领地的雅利安人的情况。在这里,我们只能简单地交代这一古代文明地区的迁徙和动荡的原因,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600年间,这些未开化的雅利安人从北部和荒原中走出来,逐渐向前推进,不断入侵,导致了该区域的兴起和变迁。
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将会关注“希伯来人”。他们是闪米特族的一个小分支,定居于腓尼基和腓力斯海岸的山区里。到了这个时代的末期,他们将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创作了一部对后来世界影响深远的重要文献—《圣经》,这是一部融历史、诗歌、预言和箴言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公元前600年以前,雅利安人对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入侵并没有带来本质上的改变。对于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而言,爱琴人的大逃亡以及克诺索斯的毁灭,都是远在天际的灾难。在这些文明的发祥地,朝代在不断更迭,而人类历史的主流也在缓慢地向更高级、更复杂的方向发展,如此年复一年。在埃及,金字塔在经过3000多年的风雨洗礼、沉淀后,就像今天一样,成为游客参观的胜地。还有很多宏伟的、
新兴的建筑涌现出来,特别是第十七王朝和第十九王朝时代,卡尔纳克和卢克索大神庙便是这一时期的杰作。在尼尼微城,所有重要的古迹大都是在公元前1600年至前600年完成的,其主要的古迹有大寺庙、带翅的人首牛身像以及国王、战车、猎狮等浮雕。可以说,巴比伦历史上最辉
煌灿烂的时期便是这一时期了。
现在,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两个地方,都发现了很多官方记录、故事、诗歌、私人信件以及商业账目等。我们从这些遗迹中可以看出,那时,在巴比伦和古埃及底比斯生活的贵族、有钱人,他们几乎和现代富豪一样奢华。他们身着华服,佩戴着珍贵的珠宝,住在装潢豪华的房子里,过着奢华的生活。他们经常在一起举行盛大的宴会,并且还在宴会中安排歌舞表演,用来助兴。他们的日常生活由训练有素的仆人照应,而身体健康则由保健医生和牙医来保障。他们不喜欢旅行,极少出远门,但会在夏天的时候泛舟幼发拉底河或尼罗河上。
当时,马只用于国家庆典和战车,骡子还是一种十分稀奇的动物,所以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载重时仍首选驴车。至于骆驼,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人已经听说了这种动物,但是还没有传入埃及。铁器在当时比较少见,此时最主要的金属是铜和青铜。当时人们已经能够生产质地良好的毛织物及棉麻织物,但丝绸还没有出现。当时,玻璃已经被使用了,而且玻璃的色泽还很漂亮,不过其制品一般都是一些小物件。至于透明的玻璃,这个时候还没被生产出来,所以当时也没有眼镜这种东西。虽然人们还不知道在鼻梁上挂一副眼镜,但是已经知道镶金牙了。
古代底比斯和巴比伦的生活跟现代生活有明显的差异,那就是他们当时还没有使用铸币,贸易的主要形式仍然是“以物换物”。从金融方面来考量,巴比伦要比古埃及进步得多。在巴比伦地区,金和银或用以交换其他东西,或被铸成金锭、银锭保存起来。在铸币出现以前,巴比伦就已经有“银行家”了,他们在贵重的金属块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和金属的分量。商人、旅
行者出门时,往往会随身携带一些宝石,用于途中交换生活必需品。用人和做工的人,大多为奴隶,没有支付他们工钱的必要,这些奴隶只能得到一点食物。随着货币的出现,奴隶制度也就衰落了。
假如一个现代人能回到这些高度发达的古老城市的话,那么他一定看不到两样食品:其一是鸡,其二是鸡蛋。所以说,法国厨师是很难在古巴比伦施展厨艺的。大约在亚述帝国的末代王朝时期,这两种食材才由东方某个地区传入。
当然,此时的宗教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比如,人们已经抛弃用活人祭祀的陋习(但是腓尼基人,尤其是在他们最大的非洲移民区迦太基,依然在用活人进行祭祀,因此备受后人谴责),改用动物或面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