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小食谱,大药方 > 天赐荠菜

天赐荠菜

明目养胃,寒热通杀

《随息居饮食谱》云:甘平。明目,养胃,和肝。治痢,辟虫,病人

可食。

“三月三吃荠菜”,这个风俗古已有之。这一天在古代是上巳节,人们会去水边洗浴、春游,还有男女相会、对歌,很生活化的节日。当然也离不了吃。吃什么呢?吃上巳菜。如今,很少有人知道上巳节了,不过,三月三吃荠菜的习俗却延续了下来。

荠菜可当蔬菜,也可入药。当作蔬菜,只采嫩芽。入药用的荠菜,就得是全株,一定要连根一起采摘,因为根部的药性更强。整株采回家晾干,就可以用一整年了。放一些在厨房的灶台上,还可以避蚂蚁。需要调理身体的时候,取几株,用开水煮七八分钟,就可以喝汤了。

荠菜入药,最大的作用是祛陈寒,而药性又十分平和。三月三吃荠菜,就是为了祛除冬天积存的寒气。

古语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天受了冻,如果没有及时化解,寒气会深入体内潜伏下来。到了春天,阳气升发,这些潜伏的寒气发作起来,寒极生热,就会引起流感发烧,这也是春天特别容易出现各种流行病的原因。因此,为了防止冬季的伏寒郁积化热,在春天不能用大辛大热的药物,而是要用荠菜来预防春天的“温病”。

荠菜是平性的。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既能祛陈寒,又能祛血热,使得伏寒无法转为内火,

维持人体的寒热平衡。荠菜祛陈寒的特殊功效,对于产妇尤其有用。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产妇在月子里如果发烧了,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不仅影响到孩子的哺乳,而且特别不利于自身的产后恢复,稍有点儿不注意就会落下月子病,长期受罪。

我曾经收到一封信,信主说她原本是个体质健壮的人,生完孩子家里老人不在身边,照顾她的人没有经验,致使她发了四次烧。他们还给她盖上两床棉被想以此捂出汗来退烧。产后本来身子就虚,再出几身大汗,一折腾就更弱了。从那以后,她的身体就变差了,开始发胖,得了脂肪肝,还落下了一身毛病。后背发凉,到冬天必须用个棉垫背在后背上。最严重的是膝盖,一年四季总是凉得像冰块一样,夏天都要穿厚裤子。多少年来,她四处求医问药也治不好,十分痛苦。

产妇的身体比较弱,起居饮食稍有不慎,体内的陈寒就容易发作,化为内火,在局部产生炎症,甚至发烧。这位朋友连续发烧就是由于这个原因诱发的。

照顾她的人用对付普通风寒感冒的方法,给她盖被子捂汗,这真是一个绝大的错误。中医讲“汗血同源”,汗就是血。产妇本来就失血过多,再出几身大汗,身体再壮的人也受不了。

如果在生完孩子后及时清除体内的陈寒,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怎么做呢?喝一次荠菜水就

可以了。用妈妈的话说,这样可以“搜陈寒”,也就是把潜伏在体内经年日久的寒湿“搜”出来并把它们排出体外,这样就能预防月子病,帮助身体恢复。

具体做法是用全株的荠菜煎水喝,连菜一起吃掉。新鲜的荠菜差不多用500克,晒干的100~150克就够。锅里水烧开,整株放下去煮,新鲜的煮两分钟,干品煮七八分钟就好了。连汤带菜一起吃下去效果最好。

这个方法适合于所有的产妇。记住只要吃一次就好,不要多吃。凡事过则不宜。

荠菜的一大好处就是它的药性非常平和,是维持人体寒热平衡的好帮手。它既不偏寒也不过热,能祛寒,却又不会引起内火;能祛热,却又不会导致寒凉伤身。可谓寒热通杀。

前面说过了祛寒,再介绍一下荠菜祛热的功效。荠菜入胃经,可以降胃火,又不苦寒伤胃;它入小肠经,可以清小肠火,治疗小便不利;它入脾经,可以利湿健脾。

荠菜还能止血,对各种出血症都有一定的效果。爱流鼻血的,或是经常牙龈出血的人,平时就可以多吃点儿荠菜。

荠菜的药性平和到连不满周岁的小婴儿也可以用。婴儿如果积食了,用带籽的老荠菜煮水喝就能调好,而且长大以后还不容易得胃病。老年人吃荠菜也很好,可以降血压,通利小便,还能预防白内障。对于普通人来说,春天吃点儿荠菜是最

好的,可以预防各种流行病,还可以缓解春天容易出现的过敏症状。

荠菜是最好吃的野菜之一,没有一般野菜的苦涩味,怎么做都可以。凉拌也行,清炒也行,做成馄饨、包子更香。

推荐一个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做荠菜汤。

把荠菜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