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惨淡的月光洒满大地。
荒寂的巷道,从清冷的月光照耀下,生出无数诡秘暗影。
城外的大地已经陷入了沉睡,除了风吹过时的阴冷声音,又或是偶尔一两声狗的吠叫声之外,冷清的山林,寂静无声。
但是,在在黝黑的夜晚内,安静的阴尘,却多了几分喧嚣。
察里津,俄国的工业城市之一,里面有着数十座各方面的工厂。
日日夜夜,不曾有个任何停息的迹象。
自从斯托雷平改革之后,农村内的劳动力被大量释放,以至于俄国劳动力严重过剩。
为了处理这一问题,斯托雷平举出了三个方针。
第一,出售劳动力。
尽管俄国劳动力过剩,但国外却非如此,特别是一些殖民地的开发,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因此出售这些劳动力,便挣得更多的钱。
第二,征兵入伍。
俄国确实有着一百多万的常备军,但伴随着欧洲局势的越加严峻与法国一方面的督促增军,这一百多万常备军早就不够了。
毕竟,俄国的士兵质量,不可谓不低下,一百万人的战斗力,只能看作是几十万人。
第三,增加工人负担。
大批量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让他们无家可归。
能到往的,就只剩下国内的大城市。
但是,俄国的国情比较糟糕,尽管国内也有很多工业城市,可相对而言,俄国还是以农业为主,更多的人是农民。
这也就导致俄国境内没有足够的工厂来养这么多人。
供大于求,以至于工人福利被严重削减。
身为工业城市之一的察里津,自然而然,也会走上剥削这一条道路上。
无法解决如此巨大的失业人口,就只能通过不断剥削,从而增加工厂主的利益。
一天八小时制已经没有了,十小时制也沦为笑话。
最后,留给工人们的,这是十二小时制,晚上没加班费,只有些许补贴。
你不自愿加班吗?那没问题啊,还会有其他人来加班,毕竟外面失业的人那么多,不缺你一个。
于是乎,加班和轮班制开始了。
白天十二小时为白班,晚上十二小时为夜班,不停息地工作,机器不断地轰鸣运行。
以前如此,今夜也是如此。
喧嚣的夜晚,注定长久不止。
啪——
轻响一声,一名中年富态的男人,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透过那微弱的油灯光亮,看着自己面前这条河溪。
这条河溪是一条分割线。
它分割了工厂与农田和畜牧场的线。
尽管察里津是一座工业城市,但这并不代表这座城市没有农业。
相反,察里津这座城市的历史,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抵御外敌而设立的。
它的作用就是一座堡垒。
为了长时间抵御外敌,自然也会在附近种植粮食,从而达到自给自足。
只不过伴随着时间的发展,加上谢尔盖维特的支持,察里津开始在工业上进行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代的农业与畜牧业。
可就算如此,也身为地主的他,也能够接受这样的变化。
可是,伴随着斯托雷平的改革推广开来,他所要面临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严重得,几乎没有油水可榨。
手下的农奴一个个离开,自己的农田也被出售或者征收。
如果不是他重新以高额重购,恐怕他不再是地主了。
但很快,他还要面对另外一种情况。
那就是工业所带来的污染,将这条本应用来分割并且灌溉的小溪,污染得臭气熏天。
地主尤里诺斯看着那滚滚浓烟的工厂,再看向自己身后的农田,不禁摇了摇头,长声叹息。
或许,去跟市长提议一下,减少点派放?
可惜这可能吗?
这个想法刚从脑海中萌生而出,便立即被尤里诺斯给直接否决掉。
市长卜林肯斯基不可能会为了农田而放弃工业。
他就是这么一个疯子,就算自己是他的亲信,也同样如此。
为什么说他是疯子?
因为,截杀沙皇传令兵的人就是尤里诺夫他自己,而下达这个指令的,正是市长卜林肯斯基。
只不过,卜林肯身后的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