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下午的时间,谢尔盖维特结束了与玛利亚的单独商讨。
尔后,他单独去见了沙皇尼古拉二世。
至于他们之间交谈了什么,没有人知道。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谢尔盖维特赞同了这一方案。
并不是因为他们重视奥斯曼这个不值一提的帝国,仅仅是为了扩大俄国的利益。
第二天清晨,尼古拉二世再一次召集会议。
身为这次方案的提议者玛利亚、奥斯曼帝国的贵族外交官阿卜杜勒还有一些负责处理领土问题的官员。
对此,尼古拉二世提出了一份合约。
只要他们苏丹同意这两份合约,俄国将会帮助他们。
合约有二。
第一,承认克里米亚港口属于俄国,此港口的所有权力归属于俄罗斯帝国。
第二,支持波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两省和塞尔维亚合并。
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割地赔款。
完完全全属于不平等条约。
一旦签下,那么,阿卜杜勒将会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千古罪人。
说是卖国贼也不为过。
五月末的初春,在这间会议大厅内,染上了一片凛冬的冷意。
阿卜杜勒只觉得一股寒冷透过骨髓,直达自己的灵魂深处。
他看着沙皇尼古拉二世,看向那位负责外交军官。
最后,他把目光落在玛利亚身上。
良久的沉默,让他如坐针毡。
这份不平等条约就这样摆放在自己面前,而他则没有人可以依靠。
最后,只能举起手上的笔。
沉重的笔锋落在雪白的纸张上。
他签下了这份不平等条约。
换来的,则是俄国对哈米德二世的协助与支持。
首先,尼古拉二世会对外宣称,他们只会承认哈米德二世是奥斯曼帝国的合法统治者,并且将土耳其青年党人比喻为造反者与背叛者。
然后,俄国的新闻报告以舆论优势,对土耳其青年党人进行舆论上的抨击。
无论是对是错,皆是如此。
尔后就是要如何进行入侵。
派遣大军入侵,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是最不可行。
只有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军队入侵。
因为,这样去做很容易引起其他大国的敏感反应。
此时此刻,玛利亚以俄国大公的身份进行分析与出谋。
她如此分析道。
“一旦出兵,将会引起德国的敏感反应,因为以恩维尔为首的土耳其青年党人,一直都是亲德,一旦出兵,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俄国虽然很渴望克里米亚港口,但现在的俄国更不愿意引起大规模战争。
斯托雷平的计划是二十年发展。
这二十年发展可不能够发动战争,否则将会功亏一篑。
所以,就算尼古拉二世再怎么想扩张影响力,他的出兵想法,也一直遭到斯托雷平的反对。
玛利亚看着众人,见他们没有说话的打算,便继续说道。
“虽然说我们不能随意出兵,但土耳其青年党人从一开始就四面为敌。”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方式,激化他们内部的矛盾民族。”
这是一个十分阴险的战略。
在玛利亚上辈子的二十一世纪里面,美国就经常用这样的战略手段,干扰其他国家内的矛盾民族与冲突。
但是,此时此刻的玛利亚并不是以coвet主席的身份去做出战略部署。
相反,此时的她,是一名俄国向日葵大公。
“奥斯曼帝国从来就没团结过。”
“民族、宗教、文化等等的东西,以强权进行合并。”
“这样的手段,正是奥斯曼帝国一直以来的作风。”玛利亚一边说着,一边将目光投放到坐在自己对面的阿卜杜勒身上。
见他低着头不敢说话的样子,很显然,已经是默认了。
毕竟这就是事实。
自从哈米德二世登基之后,对国内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进行镇压与清洗就未停过。
论罪名,奥斯曼帝国内的上层统治者,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他们手上沾染了无数无辜人的鲜血,这一点毋庸置疑。
所以,当玛利亚提出这样的战略后,立即让阿卜杜勒后背一阵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