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什么天灾人祸。如旱灾涝灾蝗灾虫灾等等,就很容易让国家内的‘产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就像是自然界一样,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其多样性至关重要。
当然,要想发展起来,自然是离不开人力。
尽管察里津货车厂又开始扩厂,并计划发展农业拖拉机,但现在的农业发展依旧离不开大规模的人力。
长久的战乱让整个俄国都处于人丁凋零的状态。
大量良田因为缺乏管理而遭到荒废。
他们需要重新整顿田地的管控。
所以,必须重新划分农耕人员,而这些人员玛利亚再一次搬出最早出现的一个兵团。
建设兵团。
“让士兵们帮忙建设各种水利设施和开垦田地。”
“至于那些已经分下去的土地,只要当地百姓愿意或者提出申请,建设兵团也要提供支援,进行建设援助。”
雅可夫一边听着一边记录着笔记。
彼得格勒土地法就是由他亲自编写,尽管还需要长时间完善,但基本架构已经完成。
而这土地法里面,就有着针对耕地的详细描述。
当然,玛利亚所要针对的并不仅限于耕地,还有各种产业而已。
玛利亚由对这几个产业进行细分。
农业并不难理解,就是传统的种植业,大麦小麦之类的东西。
牧业和渔业也同样如此,都是传统产业,只不过这两者能相互搭建,达到一种牧业渔业的循环。
至于林业则显得比较特别。
在沙俄时期,其农业发展都是以牧业和农业为主,凭借乌克兰的肥沃黑土,农业发展可谓是极其发达,十九世纪的时候更有欧洲粮仓这一说法。
然而沙俄时期并没有林业这一说法,所以在玛利亚提出林业一词时,议会中的所有人都有些好奇,这又是什么意思。
对此,玛利亚做出了简单明了的回答。
“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
玛利亚所主张的是一同发展。
当然这里的一同发展也是有着重的,重要的项目必须优先考虑,如果有必要,能牺牲其他产业进行弥补。
毕竟苏俄不是英法这样的殖民地国家,他们要想进行国家发展,不可能没有牺牲。
最后就是副业发展。
这一发展比较好理解,其实就是生产单位或者某些服务单位。
例如运输、采集、捕捞、加工、维护等工作。
副业内的工作都是进行辅助性工作,而这一生产事业自然也能制造出大量的工作单位。
当然,无论是弗拉基米尔亦或是约瑟夫,都不可能仅限于发展农业。
他们都已经看出来了,如若不加速把工业给发展起来。
别说他们想执行的革命支援,恐怕未来的世界大战他们都活不下来。
自始至终,整个高层部都认为,即使这场欧洲大战结束了,未来的几十年也同样会出现下一场欧洲大战。
他们必须为即将到来的大战而做准备。
只不过就目前为止,玛利亚所真的只是农村里面的问题。
刚才所陈述的,是农村产业。
而接下来,玛利亚就要针对农村的多元化进行布置。
那就是‘工农兵学商’。
产生结构不能单一,同理社会结构也绝对不能单一。
苏俄的发展除去工业之外,还有农村。
即使他们的最终方向是发展工业,但并不代表会放弃农业,因为现在的苏俄是继承了前沙俄时期的所有遗产。
而这份遗产就是一个庞大的农业帝国。
上辈子的历史记忆中,苏俄打完内战中之后,可谓是元气大伤,基本是无力再战。
但这个时代不一样。
这里的内战打得很快,而且内战所带来的伤痛并没有那么夸张。
加上察里津的积累,使得苏俄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少走不少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