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了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协约国那边派出了一位军事顾问过来,这位军事顾问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协约国将会给他们提供军需物资供给。
这份供给将会从但泽港口进行运送。
但问题是,但泽港口一直受到苏俄的威胁,如若不解决那边的威胁,他们将很难维持补给的供给。
所以,这位军事顾问给出了一个让毕苏斯基无法拒绝的建议。
“消灭威胁在但泽港口那边的苏军,只要但泽港口安全了,他们将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军需品。”
这个时候的波兰最缺的就是军需品。
别看德国就在他们身后,德国自己都缺,更不可能给你们提供。
更何况现在的德国已经是自身难保。
所以,在得知但泽港口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军需品之后,毕苏斯基心动了。
他连忙调整战略部署,以‘一防一袭’的战略进行下去。
‘防’,是以前德军修建的防线进行防守。
‘袭’,是以前德军阵地,对威胁着但泽港口的苏军进行袭击。
这一战略自然会咨询法金汉,而法金汉对此表示赞同。
既然波兰急缺军需品,那就必须打通获取军需品的通道,毕竟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补给。
得到战略认可之后,毕苏斯基一拍大腿,出动了新整编而成的波兰第五军,共两万多人,对留守在柯尼斯堡的苏军发起偷袭。
这偷袭确实是在玛利亚的预料之外。
她给了对方二十四小时做准备,是战亦或是不战。
原本的目的只是做出威胁,只要波兰别搞事情,被干预他们对德国gcd协助,你们复国也就复国吧,不会对你们咋地。
但现在就真的是给脸不要脸了。
我还没动手,你就先打过来,而且还是偷袭,没去走正常流程。
怎么滴毕苏斯基老弟,你是飘了还是喝醉了。
飘了的话,玛利亚表示能理解,毕竟你身后是协约国,觉得自己优势很大,就算打不过协约国也能过来撑撑场面。
但如果是喝醉的话几个菜啊小老弟。
这场偷袭很显然没有成功。
留守在那里的指挥官是邓尼金,一直以来行事警惕小心的他,早在德军撤离后,就已经做好了防偷袭准备。
虽说邓尼金所效忠的对象并不是苏俄,而是玛利亚。
但他也不会允许有任何他国军队触碰自己的阵地。
所以在面对波兰人的偷袭,邓尼金直接就用火炮洗地。
几轮火炮下去,加上已经建设依旧的防御设施和火力点输出,波兰军队的偷袭压根就没取到多少成效。
邓尼金是一个暴躁老哥,这一点毋庸置疑。
别看他一直都是唯玛利亚是从,但对待其他人他就没那么好脾气了。
就连他的同僚罗科索夫斯基和布柳赫尔,也与他相处得一般。
这样的暴躁老哥对自己人都如此,更不用说对待敌人。
所以在阻挡了波军几次攻势之后,邓尼金便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反击战。
天空中的火焰与硝烟,几乎遮挡了太阳。
堑壕之外只剩下恐惧与死亡。
负责第一轮冲锋的政委爬出堑壕,艰难地站了起来,举起手上的枪向身后的士兵大声喊道。
“为了母亲俄罗斯,杀光所有入侵者,乌拉!!!”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乌拉声,政委身先士卒带头冲锋。
身后的士兵也相继从堑壕里爬了出来,以散兵队列的方式发起了冲锋。
虽说是散兵队列,但苏俄的散兵队列一直以来都不同于西欧的散兵线。
如若后世有人研究,定会发现,苏俄的散兵冲锋与某个亚洲国家十分类似。
波军虽说在人数上占据优势,而且是负责进攻的那一方。
但是,他们在军需物资上远不如对方。
而且波军士兵本身就是临时征召而来,跟身经百战的苏军完全没得比较。
眼见苏军发起了冲锋,波军只能组织起不大不小的抵抗。
幸亏法金汉过来时,也给波兰带来了几位德国军官,这才不至于面对苏军冲锋时,士兵们一溃而散。
该说不愧是德国军官,在面对苏军可怕的乌拉式冲锋时,他们发挥出超水平指挥能力,硬生生让波军组织了有一定威胁性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