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所有女性看着,她也看着眼前的所有女性。
最终,她做出了呼吁。
“让我们的丈夫和我们的孩子回来吧。”
短短的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
有多少家庭女性日日夜夜守在家门口,等待着丈夫和儿子的回来?
又有多少家庭因为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而家破人亡?
女性们动摇了。
她们组织起来,团结起来,走在了柏林的大街小巷当中。
这场游行示威很快就覆盖在柏林城内。
而且不仅仅是柏林,如波茨坦、汉堡、慕尼黑等地方都出现了以反战为目的的游行示威当中。
这场反战游行的规模甚至盖过了一开始的工人运动。
而负责主导这场反战游行的德国gcd没有丝毫掩饰,直接站在所有人面前。
这下子轮到德国政府难办了。
之前对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实施镇压,已经给他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
如果再去镇压这场反战运动,恐怕其带来的影响,就不单单是社会问题,而是第二场二月革命了。
艾伯特连忙展开国家议会,然而这件反战游行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实在是太大,一向精明狡诈的国会官员,也不知如何是好。
最后,兴登堡给出了一条建议。
“就从了民众吧,把军队撤回来。”
“可如果把军队撤回来,我们且不是要直接解散?”艾伯特可是记得协约国的要求。
但是,兴登堡却笑了一声。
“协约国他们也自身难保。”
艾伯特愣了一下,但很快他就反应过来了,这场反战风波不可能只有德国出现。
既然如此,他们把军队撤回来也并无不可。
至于要如何避免军队解散,那就需要慢慢协调和扯皮了。
很快,德国方面宣布撤军,以德军的说法是‘尊重民意’。
英法两国却不以为然,在西线还处于战争时期,法军就出现过士兵哗变的情况。
他们十分清楚要怎么处理这样的事。
两个选择,镇压和更换前线指挥官。
虽然说福煦是主帅,但是前线指挥官不是他,而是一些试图争取军功的新军官。
把他们给换了,就能向士兵们做出妥协。
然而这份妥协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撤军,因为士兵们的诉求不再是优待,而是和平。
能够因为七八千人的诉求而放弃对苏俄的围攻吗?
一时间,法国高层内部出现了分歧。
福煦元帅依旧坚定的认为,士兵们不能再打下去了,否则会引起更加巨大的哗变。
但法国总统却不愿意就这样放弃。
如果不把现在的苏俄扼杀在摇篮里面,恐怕到了未来就更加的难对付。
福煦元帅所思考的是当下,总统雷蒙所思考的是未来,双方都有自己的理由,双方都是为了法国的利益而着想。
然而,更多的人是在思考自己的利益。
于是他们又一次展开高层议会。
为了进行这场是打还是不打的会议,原本被放了假期的贝当也被召了回来。
最终,将军坐在一排,议员们坐在一排。
虽说福煦认为不应该再打下去了,因为这对于他们而言没有好处。
坐在另外一排的人是以克里孟梭为首,虽说克里孟梭是法国左翼政员,但正因为他是左翼,所以才会知道一个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苏俄,其潜力究竟有多大。
但还未等他们把这场会议开完,前线的最新战报又一次传到这里来。
波兹南防线的军团几乎失去控制,哗变叛军已经占领了大本营。
更重要的是,在这群叛变法军里面,出现了俄语。
这一消息当即把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了,整个法国高层都意识到,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哗变。
事实确实如此。
原本负责也苏军对峙的法军,从一开始的数千人哗变,演变成数万人规模,并且发生了巨大的武装冲突。
对于这件事,玛利亚也给予了一定程度上的助攻。
他们对法军喊话道,苏俄内就有很多高层是无产阶级,苏俄是站在无产阶级这一边的,此次出击就是为了保护德国内的无产阶级,他们不愿意跟法军作战。
这句话很快就传遍在法军的每一个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