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的态度。
如果说英法两国对苏俄的态度是蕴含着敌意和抗拒心理,那么美国则是抱有好意。
因为第六条原则,就是要求结束对苏俄的干涉,并且保证苏俄的独立自决及其政治发展和国家政策,欢迎他们在自己选择的政治制度下,进入自由国家的社会。
这是连玛利亚都感到诧异的一条原则,但同时也是一条有所预料的原则。
因为她已经看出来了,美国的最终目的就是建立自己的形象。
那么,在如今这个左翼浪潮的时代里面,为苏俄说话也并无不可。
然后就是美国所提出来的国际联盟组织。
威尔逊就直言说道。
“为了避免下一场世界大战,维持国际秩序,国际社会必须给弱国提供保护,以防止他们被强国侵略。”
这样的话,看似防止再度出现如奥匈入侵塞尔维亚这样的事情法杖,但事实上,就是针对英法两国的殖民扩张。
三巨头之一的威尔逊已经做出了表态。
奈何,其余两大巨头劳合乔治和克列孟梭,并不赞同,他们认为国际联盟过于理想化,并不实际。
最终国际联盟没有以威尔逊的构想方向发展,美国只能被迫退出。
对于此事玛利亚并不意外,国际联盟确实很有历史意义,但国际联盟只能处理小国之间的矛盾,一旦处理大国矛盾恐怕它本身就要没了。
而且现在的殖民主义依旧强大,而威尔逊所提出国际联盟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否定殖民主义。
这就代表,一旦威尔逊国际联盟成立了,英法两国的殖民地行为都会遭到影响。
这是用来削弱英法这样的老牌殖民地帝国的手段,效果显著,但至少得到他们实力变弱才行。
紧接着就是领土的重新划分。
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按理说需要更长时间去进行商讨,但对于他们而言,随便画几条线就足够了。
首先是阿尔萨斯洛林,法国必然要拿在手上。
然后是波兰的独立,英法两国都不希望苏俄与德国接壤,当然苏俄也希望跟德国之间有一个缓冲带,因此波兰被重新复国了。
只不过波兰的原属土地并没有就此归还,至少布列斯特是不可能还,柯尼斯堡也同样因为在苏俄手上的原因,无法纳入这场谈判桌上。
至于但泽,则由国际联盟负责接管,成为一座中立的自由城市。
与此同时,他们还交谈到关于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帝国。
苏俄并不愿意参与这场分赃谈判,但他们是支持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加上美国所提出的十四条原则,他们承认了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的民族独立,同时也要求德国永远不得与奥地利合并。
至于奥斯曼帝国,英国仍旧不肯松手,因为他们在这里拥有很大的利益。
一开始的时候,美国也不愿意对英国太紧迫,加上那时候的土耳其内战才刚刚开始,英国占据优势,所以大部分人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可是,随着凯末尔的崛起和土耳其多民族团结,留在土耳其内的英国势力遭到了驱赶。
在如此劣势之下,英国政府也不得不考虑对土耳其的下一步方案。
到最后他们决定扶持新一任土耳其苏丹上任,以此为对抗凯末尔的反抗力量。
在他们心中,凯末尔已经跟苏俄划上了等号,一旦对上恐怕到后面会成为苏土联盟。
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即使是法国和美国也不愿意看到,所以他们默认了英国的做法,扶持一位傀儡苏丹。
然后就是各种对德国的战争赔偿和经济制裁,要多惨就有多惨。
这都是加米涅夫反馈回来的信息。
他很称职地将所有消息都总结汇聚起来,不会漏过任何一丝信息。
直到凡尔赛条约正式签订,加米涅夫也十分有效率地将这里的信息转达回去。
落到玛利亚手上时,她便看到了凡尔赛宫那边的第一手情报。
国际联盟是建立了,但提出国际联盟的美国并没有加入进去,相反,因为美国人民的孤立主义思想,让威尔逊的所有想法都化为泡影。
最终美国没法在上面签字,与之相同的是另外一个充满历史底蕴的国家,也同样没有签名。
由于美国没有签名,自然而然的,国际联盟里面也就不会有他们的一席之位。
最终国际联盟的常任理事国成为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