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德国的合作是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好的。
德二的失败,从他们加入到这场世界大战开始就已经定下,只不过是什么时候输,又是如何去输而已。
到了后面,德二与苏俄将会成为凡尔赛条约的局外人。
即使到了现在,英法两国在应对苏俄时的态度谨慎小心,但也避免不了英法等协约国对苏俄的经济打压和制裁。
这样一来,双方就成为了共患难的同路人了。
加上德国gcd已经获得了合法性,而且在汉堡起义时,他们就掌握了不少士兵的力量,这就使得德国gcd不会再像原来的世界那样,出现手无寸铁之力的事情。
当然,摆在两国之间的还是发展问题。
克虏伯的此番探访,一来是为了试探试探苏俄的态度,是否愿意继续苏德互助条约,二来也是希望双方之间能拥有更加明显的发展。
苏俄当然愿意。
国内的基建发展都离不开技术,而这些技术和经验正是苏俄当前最为紧缺的东西。
别看建立水电站的声势如此巨大,但事实上他们遇到了很多很多问题。
若非谢缪沙师从特斯拉,而且特斯拉又似乎对苏俄产生了改观,愿意给予援助,恐怕到现在他们连第一步都踏不出去。
但也就仅此而已,无论是电网和部署还是大部分电气基建的建设,以苏俄现在的国家力量,发展起来还是举步维艰。
而且经过一战所带来的创伤,加上内战时带来的破坏,国内的工业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最低值。
这就使得苏俄无论是发展还是建设都无法同步。
因此,当克虏伯找上门时,玛利亚当即回应,以最大待遇的方式接待他们。
不久之后,另外一家德国企业也静悄悄地找到了苏俄。
那就是德国的著名电气公司西门子。
1848年时,西门子就建造了一条从柏林到法兰克福的电报线,而在1855年更是为圣彼得堡建立了属于他们的电气设施。
在开代表大会时,那些试图点亮俄国的电气工程师,就曾经拿出这份1855年的设计图纸。
尽管无论是年份还是设计都已经是否落后,但确实给他们带来了灵感。
而这一次,西门子公司加入到苏俄之间的合作里面。
西门子董事长亲自到往彼得格勒,并且拜访了弗拉基米尔。
双方交谈甚快,西门子公司已经签下了合同,准备在苏俄土地内建设工厂,并且基于他们在电气基建设计上的帮助。
弗拉基米尔也对此提出了要求,一切规章都必须按照苏俄的方式去办理。
对此,西门子欢快地答应了,尽管这些规章与他们一直以来对工人的方式有着些许偏差,但他们也愿意接受。
毕竟现在的德国已经被凡尔赛条约给限制得死死,决不允许他们内部的工业发展回归到以前的水平。
紧接着就是当前德国魏玛共和国代表人亲自拜访苏俄。
兴登堡肯定是不能来,他已经老了,有点跑不动了。
但代表着兴登堡的负责人也不是一般人,他正是在波茨坦会议中,与玛利亚见过面且聊得很欢的一位军官。
汉斯冯塞克特。
这位军人给他的印象十分深刻,不仅仅是他在一战中的辉煌表现,更是因为他在为人性格,谦逊稳重,对玛利亚这种中庸的老华来说,十分喜欢。
也不知道是不是知道自己喜欢这位军人,才特意派他过来与自己谈判。
无论如何,他确实带着诚意过来。
由于现在的魏玛共和国已经不能发展高端技术产业,这就使得他们德国境内只能发展一些低端工业。
奈何德国底子大,实力雄厚,真想压制他们的发展,除非是轰炸本土。
既然德国无法发展,他们自然会将自己的底子拉出来,与苏俄合作,然后在苏俄这边进行发展。
谁叫现在的苏俄是游离在凡尔赛条约外的国家呢。
塞克特也不拐弯抹角,而是开门见山,直接与玛利亚说道。
”我方将会与贵国共同发展,在诚意上面,希望能互相达成共识。“
说罢,他将一份条约拿了出来,上面已经签下了艾伯特和兴登堡的名字。
玛利亚认真地端起条约,仔细看着上面的内容。
首先,两国彼此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