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对和平的渴望,不如说那是属于胜利者高高在上的同情罢了。
与此同时,雷蒙还说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苏联。
现在的德国一直持续着通货膨胀,而造成这一情况的主因是《凡尔赛条约》,说白了就是他们法国人的要求。
而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食物应该是最先出现问题的物资,可德国并没有出现因为食物短缺而引发的饥荒。
其核心原因正是苏联的大力援助,即使他们对德国的粮食援助并非无偿,而是通过工业来进行换取。
但底层人民并不知晓此事。
而且根据情报得知,有德国的技术工人已经去到苏联里面工作。
这些技术工人将会大幅度提升苏联的工业能力和工人水平。
如此一来,德国迟早都会被他们给逼得投共。
这是法国乃至整个资产阶级阵营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因此,当雷蒙说出自己的担忧时,很多人都听明白了。
能够成为内阁的官员都是这个国家的精英分子,他们不蠢,仅仅是因为利益的原因而愿意装蠢。
可如今,他们再装下去的话,可能就会被苏联给反超。
一旦边上多出一个红色的德国,这可是要命的。
所以在雷蒙德强烈诉说之下,大部分内阁成员都愿意站在他这一边。
并不是为了自身利益,而是为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虽说仍有不少议员试图推行对德国的强硬态度,但是内阁内部的主体声音依旧是偏向于雷蒙。
首先是以白里安为首的社会党,他们本来就是支持对德国缓和。
然后就是在激进党中拥有很大影响力的克列孟梭,尽管他已经不在官场上,但他的影响力依旧惊人。
最后就是雷蒙自己所在的保守党。
因为雷蒙的突然改变,让保守党被迫分成两批,但这样的小分裂并不足以影响内阁的大部分声音。
最终,内阁通过了对德国的战略改变。
既然要对德国进行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那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德国可以达到可持续性。
现在的德国要多惨有多惨。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们开始从原本的“压榨德国”转而变成“协助德国恢复经济”。
可是,单凭借法国一国之力是很难改变德国现状。
更何况法国也在重建经济当中,在资金援助方面自然会比较捉紧。
如此一来,他们便动了拉赞助的心思。
现在的魏玛共和国可以算得上是凡尔赛条约的产物,而凡尔赛条约三巨头有义务加入其中。
于是乎,在内阁一致通过之下,他们决定向美国和英国提出关于‘协助德国恢复’经济的国际大会。
这场国际大会并不局限于英国和美国,还有其他协约国同盟,如日本、比利时、希腊、葡萄牙、罗马尼亚等等。
当这条消息传到英国时,英国内阁就此而做出了好几次研究议会讨论,最终他们做出了决定,让财政大臣张伯伦参与这场大会讨论。
美国的新任总统沃伦·g·哈定也愿意加入,但他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由美国来主导这场大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让全世界都欠了美国的钱,除去已经灭亡的沙俄之外,其他欧洲国家欠美国的战争债务一共有一百零三亿,而且还没计算其他成本。
在这其中,英国欠了四十三亿,法国欠了三十四亿。
原本意大利也欠了很多钱,大概在十六亿左右,但因为意大利已经投共了,学了苏联那样拒绝偿还帝国主义战争的欠款,这使得意大利也被实行经济封锁。
在如此庞大的欠款之下,美国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债主。
虽然说欠钱的才是大爷,但如果债主拥有碾压性的战力时,那么欠钱的人就是孙子。
美国就是如此。
所以在美国提出以自己为主导时,英国和法国稍微犹豫了一下,尔后才答应这一要求。
可及时答应了,英法两个也决定要合作起来,至少得为自己的利益做考虑。
但令他们感到惊讶的是,美国居然有意邀请苏联加入。
美国总统沃伦对此也十分诧异,虽然他力求加入到这场协助德国经济恢复的国际事务中,但他所安排去处理此事的人,是一位银行家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