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能维持下去。
玛利亚所在意的,始终是德国的工业技术和那些德国技术工人。
如果可以的话,她真想将这些技术工人给永远留在境内。
联想到苏联内部也有不少伏尔加德意志人,甚至还有一个小型的德意志共和国。
或许,可以利用这一点以此来挽留他们。
如若不行也不强求,但至少得把他们的技术给留下来。
想到这里,玛利亚立即启动起来,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都写在电报上,只要约瑟夫收到了,他就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更何况德国的经济复苏才刚刚开始,约瑟夫完全有时间和精力去挽留这些技术人员。
该是联想到台尔曼那边的压力,玛利亚稍作思考,又写了一封电报,希望台尔曼那边能抗住压力。
如果真的有什么需求,捷克那边也能给予一定的帮助。
当然,玛利亚更需要台尔曼做好未来的准备。
一旦协约国要求对魏玛共和国台尔曼等人下手,他们就必须给自己准备好一条退路。
昔日斯巴达克同盟的失败,不仅仅是叛徒的原因,更存在着他们没有退路的这一要素。
那时候还没有苏联,而苏俄的整体实力压根就支援不了罗莎卢森堡等人,以至于斯巴达克同盟惨遭剿灭。
这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台尔曼必须为德国gcd做好考虑。
除了这两件事之外,玛利亚还在时刻关注着埃塞俄比亚那边的情况。
这可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口,如果能将埃塞俄比亚拉到左翼阵营,即使他们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也能给英法两国带来巨大威胁。
只不过,原本一直影响着埃塞俄比亚的英国势力,似乎因为摩洛哥问题而被迫转移。
由于摩洛哥那边严重缺少通讯设备,直至现在玛利亚都无法了解摩洛哥独立战争的战况。
她唯一能做的,只有对伏龙芝的信任。
相信他可以给里夫共和国人民带来帮助。
就在分公司逐渐发展起来,蒸蒸日上之时,美国也开始进入了咆哮的二十年。
柯立芝对自由市场的放纵,让消费主义盛行于美国内部。
为了刺激消费,同时也是对经济前景的看好,柯立芝政府放纵了银行,使得银行放宽了贷款限制。
如此情况之下,分期付款逐渐流行了起来。
这就使得美国人民在付款时,都是以自己当下收入为基准,包括工资收入和投资收入。
当他们把房子、汽车作为抵押时,他们就成为了贷款的奴隶。
但能够看到这里面问题的人,却寥寥无几。
坐镇在分公司的玛利亚就曾经对身边的人说过。
“现在的美国政府只看到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却忽略了民众的购买力不足。”
“一战的结束,让大量携带着现金的士兵回归,同时带来了巨大的劳动力提升。”
“但是,工人的工资却几乎没有提升,大量利益都被美国的资本家所窃取。”
“如此情况之下,贫富差距将会越来越大,购买力与商品产量的不对等迟早都会爆发。”
“可怕的是,现在的美国人,无论是底层工人还是知识分子都认为这不是什么问题,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而且宽松的贷款和集中的资本,让大量的资金流入到股市里面。
股市价格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攀升,在如此牛市的情况下,吸引了大量的乐观投资者。
他们都认为,股市只会上涨不会下跌。
如果不赶紧入股,股市内的钱就会被其他人给赚走。
于是乎,为了更加快速的融资,资本家们开始宣传焦虑。
在如此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无数人都在为赚钱而产生焦虑。
他们所听到的宣传是,‘买股票就能赚钱,早买早赚,不买就被别人赚了。’
而且不仅仅是股票,就连房地产也在高速发展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不仅仅重新划分了欧洲利益,更是将大量的技术带到民间。
面对如此之多的崭新技术之下,加上消费主义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开始激增。
城市人口一旦激增,城市房价自然也会随之而涨。
更何况,房价本身就是一项高利润的生意。
一时间,纽约时内的房价迅速飙升,无数人为了炒房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