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他们也能离开苏联,而苏联会预交多两个月的工资。
在如此优待的条件下,有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员愿意留在苏联,甚至将自己的家人接过来一同生活。
剩余的三分之二,苏联当局会给予尊重。
但是,留在这里的工业设备就别想搬走了。
表面上苏联当局会答应还回去,但约瑟夫已经给了指令,尽可能想各种借口拖住这些工业设备。
什么‘人员不舒服,在拉肚子’或者‘列车心情不好不想开动’。
无论有多奇葩,苏联都不放手。
代表着魏玛政府的工作人员忍不住骂他们是流氓。
对此,约瑟夫绷不住笑出了声。
当年他当高加索金融家时,不知流氓了多少回,还差你这么一次?
面对老流氓,魏玛政府的代表人毫无办法,只能无奈地被‘列车怀孕,休假一年’这种奇葩借口给敷衍过去。
久而久之,魏玛共和国也就忽略掉留在苏联内的工业设备。
而且他们不想忽略都不行。
因为就在他们逐渐撤走遗留在苏联内的技术人员时,德国内部出现了一件大事。
美国逐步地进行撤资了。
‘道威斯计划’的主要内容确实是给德国恢复经济。
他们的恢复经济方式,与原时空的‘米歇尔计划’十分相似,又或者说‘米歇尔计划’就是借鉴了‘道威斯计划’的方式。
而这样的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入资。
向经济衰退落败的德国内部注入资本,让美元在德国内部流通。
这是美国的一步棋子。
即使企业在德国内部并不能赚取太多钱,给德国的贷款也很难收回成本。
但是,美元的流入其带来的利益,远比企业赚钱和贷款利息来得大很多。
因为,那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利益,更是政治上的利益。
但这样的利益,却在1929年10月初,突然间撤走了。
一开始还没有察觉到是什么情况。
魏玛共和国还只是认为,这不过是美国和英国之间的对弈出现了差错,出现了失误。
这种撤资的事情并不是没出现过,而每一次出现,都与英国有关。
但这一次,魏玛政府远远低估了这个1929年十月。
大量的美国资本开始撤走,然后连英国资本也是如此。
资本突然间撤走,使得德国内部大量工厂企业濒临倒闭。
外债往往会表现为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往往会导致投资不足,投资不足就会导致就业率下降。
德国之所以能将失业率维持到一个平均水平,就是因为英美法三国的外资投入。
外资投入加上贷款放松,这使得财政赤字得到缓解,外债也能也一点点偿还。
可随着外资的撤走,缺少新的资金来源,外债逐渐演变成财政危机。
三天时间内,柏林就出现了一万多失业人员,而这仅仅是柏林,并没有计算到其他城市。
由于这场大规模失业浪潮出现得过于突然,以至于魏玛共和国还未反应过来,就被海浪般的信息给打得措手不及。
兴登堡连忙召开国家会议,并约见英法美三国代表。
最终,他了解到了一件足以让他瞠目结舌的事情。
美国那边,发生了股市危机。
当然这场股市危机很快就被三大银行给拉了回来,至少在短时间内,将股市指数往上拉了一些,不至于一直掉一直掉。
然而,股市的略微好转并没有让美国外资重新回归,就连英国也是如此。
而且英美之间又开始打起了贸易战,即使英美两国为了重新刺激国内经济,并且避免黑色星期四的重新上演,又开始给国内降息。
但是,一旦国家内的经济情况逐渐不稳妥之后,往往都会通过加关税的方式来保护国内商业。
这是一个手段。
即使现在的美国总统还没签订任何加关税的协议,但美国资本已经有回流的打算。
如此一来,原本全身心投入到资本怀抱里的魏玛共和国,顿时间犹如吃了半只苍蝇一样恶心难受。
“或许,我们可以重新找苏联合作?”
国会中,一位社会党员如此说道。
身边的gcd员也表达赞同。
虽说社会党与gcd一直都是不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