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平息埃及内部的独立势力,英国可是安排了五万多人在这里驻守。
为的,就是完全掌控埃及。
而这五万人,此时此刻正好派上用场。
埃及总督立马安排部队,前往那几个沦陷的地方发起侦察行动。
当他们的侦察连探索过来时,不出意外的,立马被埋伏在这一带地区的第四第五团给消灭。
侦察连的到来,证明了英国殖民者已经注意到了这里,如若不干净行动,主动权将会被英军掌控。
毕竟,对方是掌控着人数优势和物资优势。
科涅夫立即打开地图,他在上面看到了埃及的省会分布。
他们所在的地方是明亚省的某个不知名村落。
而明亚省的北方就是贝尼苏韦夫省,东方是红海省。
他们所消灭的,正是驻扎在明亚省的驻防英军部队。
由于明亚省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戈壁,因此驻扎在此的部队并不多。
反观贝尼苏韦夫省,由于靠近开罗,发展程度并不低。
科涅夫的最终目标肯定是回苏联,要从埃及回去苏联,科涅夫能看到三条路可走。
第一条是进入红海省,然后北上,迅速往上突破,直接进入苏伊士省。
只要占领了苏伊士省,就可以控制苏伊士运河,然后通过运河进入地中海到黑海。
第二条是从自己所在的明亚省发起进攻,直接攻破贝尼苏韦夫省、法尤姆省,再进入开罗,然后在英国援军到来前,控制苏伊士运河,回去地中海进入黑海。
第三条,则是最坏的选择,那就是按照原来的计划,南下进入苏丹,穿过整个苏丹,再进入刚果金,与刚果金那里的部队汇合。
召集了军官们后,科涅夫与所有人进行了商讨,并且以投票决定接下来的走向。
在商讨中,大部分人都忽略了第三条,因为再一次南下,实在是太远了。
如果可以的话,穿过埃及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这样去做,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埃及带来解放。
于是乎,第一条和第二条成为了主要讨论方向。
第一条是最难的,因为这是要发起强攻,直接进攻城市。
第二条是进攻红海省,但这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因为红海省很大。
一番商讨过后便开始了投票,最终多数票是进攻开罗。
决定已定,第六纵队将要进攻开罗。
但是要怎么进攻开罗,则成为了他们需要讨论的问题。
最大问题就是兵力不足。
他们的一万六千多人,对付五倍于己方的兵力,多多少少都有点力不从心。
很快,萨达特又给他们带来了一份情报。
这是由贝尼苏韦夫省里面村庄的人,提供的情报。
他们都是被萨达特所说服的人,再加上对英国人的仇恨,自然很乐意给他们提供情报。
于是乎,科涅夫不费多少代价就知道了关于英军动向的情报。
在贝尼苏韦夫省处,已经有大量的英军集结,相信这是从附近调动过来的殖民军。
很显然,科涅夫的这支第六纵队,已经被英国人所知获,并准备发起歼灭性总攻。
既然如此,科涅夫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做好了详细的战术安排。
从明亚省、贝尼苏韦夫省、法尤姆省再到开罗,是有两条铁路线。
顺着这两条铁路线进攻,就属于是直线进攻,速度很快,没有弯路。
但同理,顺着这两条铁路进攻,必然会遭到英国殖民军的进攻。
他们这一万多人,经不起太大的损失,属于是打一点就少一点。
所以,科涅夫做出了以下安排。
两个团的兵力,顺着铁路发起佯攻,四个团的兵力从红海省借道迂回,形成一个钳形攻势。
剩余的两个团则当任预备队,提供后续支援。
由于考虑到这场战斗不能拖太久,必须速战速决。
因此,科涅夫的战术安排是按照‘急行军’、‘夺城’、‘斩将’再‘败军’的思路规划。
开始急行军的分别是从铁路进军的佯攻第三第四团,与负责迂回的第五团、第六团、第七团和地八团。
战术部署完毕。
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