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第一份工作,便是基层工作。
这是持久战的基础,他铭记于心。
战略已经定下来了,台尔曼迅速做出安排。
由于苏联的人道主义援助,给德共带来了巨大声望,这使得德共在基层里的名气很好。
&nbzi,几乎可以用‘臭名昭著’来形容。
有不少从西德逃过来的难民,诉说着nazi党的各种白色恐怖行为。
而且德共确实在为他们这些底层人民争取利益。
波森地区的地主早就被他们给打光,土地改革也在稳步进行着。
人心所向,持久战便有了民众基础。
自此,国防军的五个团,完全陷入其中。
……………………
一开始的作战居然出现了危机,尽管很快就解决掉了,但阿道夫还是有些心有余悸。
他没想到,对方居然有这样的作战能力。
边上的戈林已经叫喧着,让他带领党卫军下场。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党卫军才几千人,还没得到扩展。
而且,真要强行发动‘总动员’,也必然会遭到苏联的直接干预。
到时候,英法两国还真不一定会过来帮助自己。
顶多就是在自己快要打不过的时候,下场调停。
英法是老银币,阿道夫可是十分清楚的。
眼看局势开始朝着难以掌控的方向发展,阿道夫心中不禁有些懊恼。
如果他在实施‘国会纵火案’之前,就向德共发起偷袭,如此一来就不会发生这么多麻烦事了。
‘偷袭’的概念,在这一刻被刻印在阿道夫心中。
最后,阿道夫暂时性放弃对‘总动员’的思考,转而看向了另外一处,那就是奥地利。
目前的德共只掌控了波森一带地区,算起来也不是很大。
其他地区确实有亲共倾向,但那些东德地区的领导人,他们只是亲苏而非亲德共。
兴登堡还没死,阿道夫仍未真正独裁。
这些地区会暂时观望,不会积极配合台尔曼,但也肯定不会配合阿道夫。
就是如此,阿道夫想在苏联下场之前,平定德共。
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经济能力都远不如他们,迟早都能吞下来。
他如此的认为,胜利迟早都属于他阿道夫。
但麻烦也确实是有,他们已经没兵可用了。
《凡尔赛条约》确实限制了他们的军队数量。
德国已经没有了征兵制,这使得德军数量十分有限。
即使在干涉战争和摩洛哥战役中,兴登堡利用这两个机会扩大了兵源数量。
但是与无限制的征兵制,还是有很大差距。
因此,党卫军的扩展,成为了阿道夫目前所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这一切,契卡都如实地将其反馈到彼得格勒处。
开始接管所有内政事物的约瑟夫,很快就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
相对于玛利亚,约瑟夫的做法更加直接。
对方扩兵,那么苏联也会相对应的扩兵,而且并不是掩盖,而是明目张胆。
一直以来,历史学家都认为苏联的作风太过于简单粗暴,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这就是斯拉夫人的最大特征,即使约瑟夫算不上斯拉夫人,但他的做法就是妥妥的斯拉夫风格。
如此明目张胆的军事扩张,不单引起阿道夫的不安,就连英法也是如此。
然而,做法简单,达成的效果也同样明显。
阿道夫确实是被震慑了。
他惊讶于这个苏联领导人的压迫力和果断性。
要知道,这种做法无异于向英法两国叫喧。
现在的法国军事力量可不弱,而英国依旧强大。
党卫军的增强迫在眉睫。
至少在增强自己实力之前,阿道夫都会以稳为主。
先讨好国防军,让他们现在自己这一边。
可即使阿道夫暂时不想损害自身实力,浓厚的火药味依旧弥漫在欧洲大陆上。
这一刻,欧洲成为了曾经的巴尔干半岛,仿佛只需要一点火星,就能引爆整个欧洲。
刚一出手对面就熄火了,约瑟夫觉得有些扫兴。
当然,他说要扩军也绝非虚言。
第二次五年计划才刚刚开始,如果不扩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