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必然是第一人。
正因为对冯卡门的尊重,玛利亚才会答应,也一同将他带去,参观苏联军方的风洞实验室。
然而,玛利亚还是得做出一些提防。
因为美国才是隐藏的最大敌人,即使是罗斯福,也不可能让美国走入社会主义。
罗斯福已经成为美国总统了,这是一个好消息,但同时也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罗斯福算是资本社会中的左翼,有他在,美国人民可以摆脱大萧条所带来的灾害。
玛利亚是对事不对人,她确实敌视英法美这种资本主义国家,但她很重视这些国家的底层人民。
所以,罗斯福上任后,玛利亚为即将摆脱大萧条的美国人民,感到欣慰。
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坏消息。
罗斯福上任后,美国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别看现在的苏联似乎拥有很大的优势,但苏联的底子本来就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填好自己的底子。
反观美国。
大萧条确实给美国带来了巨大且沉重的负担。
无数家庭的钱凭空蒸发,而蒸发掉的钱,全都落在了那些空头分子或者掌握着经济命脉的大资本家手上。
而且,美国的底子很厚实。
无论是工业能力亦或是国家内的自然资源,都足够让美国从大萧条中,迅速恢复过来。
而且美国也没有流失多少人才。
凭借他们厚实的底子,强大的工业能力,要想恢复到1929年,并非难事。
更何况,随着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法国的土地改革与城市化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已逐步摆脱大萧条的影响。
如若由罗斯福带领的美国来主导资本主义世界。
到那时候,苏联的环境可不会太好。
想到这里,玛利亚便联想到,或许该提升一下其他社会主义阵营的整体实力了。
单靠苏联一人支撑,绝不是什么好事。
当然那都是后续的事情,如若增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实力,是需要从长计议。
毕竟,每一个国家的国情都不一样。
如果要将苏联的这一套发展硬生生搬到他国上去实施,到头来只会是产生反作用。
带着复杂的思绪,玛利亚继续带着火箭四人小组,来到了这个还未命名的风洞实验室。
亚音速的风洞实验室,就是一个巨大的洞口。
洞口幽暗,一眼看去看不到底。
而在洞口面前,则是一台被固定好的飞机模型。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火箭四人小组第一次观察到苏联的风洞实验室。
尽管只是一个亚音速风洞实验室,但对于钱、科罗廖夫和冯布劳恩三人来说,已经是受益良多。
他们三人虽有潜力,但现在的他们,依旧只是学生。
即使在火箭制造的时候,都是又他们三人亲手搭建,冯卡门在一旁负责指点,但现在的三人,其见识量依旧不足。
本就是学生是三人,为何会被吸引到苏联来。
不仅仅是因为苏联举办的这个国际科学家讨论大会,更是因为,玛利亚在《登上月球》时的第二次宣传标语。
那浪漫到极致的宣传标语,将平凡的人类,定义为恒星的孩子,宇宙的一份子。
在这种充满科学浪漫色彩的形容之下,已是恒星之子的人类,不再有阶级之分,因为都是一样。
都是元素组成的生命。
正因如此,冯布劳恩、钱和冯卡门才会被吸引到这个遥远的东欧国度。
而风洞实验室,成为了三个年轻人第一台接触的高端精密仪器。
看着三人目瞪口呆的样子,玛利亚心里已经有了计量。
她很清楚这个亚音速风洞实验室的作用。
其实,在原来的计划里面,这个亚音速风洞实验室,将会在两年后给学生们开放。
这是为了让学生们接触到更加精密和特别的实验仪器。
毕竟现在的苏联,还是以高速风洞实验室为主。
既然如此,那也可以提前开放这个亚音速风洞实验室。
然后,让这火箭小组试一试,玩一玩。
再然后,以此为契机,对他们发出申请。
想到就做,玛利亚立即跟身边的工作人员交代几句,然后再跟身边的火箭四人小组说道。
“看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