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联谊里面,只有阶级。
大家都是同一个阶级的人,无论是德共的hong军,还是其他地区的士兵,他们都是群众出身。
既然是群众出身,自然就会有很多相同的话题。
德共的政委们就是以‘大家都是无产阶级’的开头,将话题打开。
然后,谈起了他们为什么会愿意来这里,帮他们德共。
一些人说,他们是受到过苏联粮食的救助,有些时候那辆运送粮食的列车,甚至会给他们送去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所以,他们来这里是为了支持苏联。
&nbzi,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犹太人,更是因为,他们对nazi的政策十分讨厌。
也有一些人说,他们就是为了蹭一口饭吃,仅此而已。
都是些十分平常,却没有太高深的理由,政委们对此早有预料,所以他们已经展开了各种语言入侵。
为的,就是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战斗,不是为了苏联,也不是为了德共,而是为了他们自己。
政委们说道。
“我们都一样,都是为了生存而战斗。”
“但是,我们不一样,因为我们德共不仅仅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战斗,更是为了全德国人民的生存而战斗。”
“在我们这里,是为了公平,为了那难以到达的和平而战斗。”
“试想一下,当你的朋友,你的妻子,你的父母,甚至是你的孩子,都生活在nazi政府的掌控之下,会演变成什么样?”
“那必然是一场灾难。”
“所以,我们德共要做的,就是避免这样的事情。”
当话题被政委们聊开时,这些地区的士兵便陷入其中。
德国人民与苏俄建立之前的俄国人民,其本身素质就有着天壤之别。
尽管这里的德国人民也同样是百姓,在识字率方面还是很不错的。
但是,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思考的宽度更广。
在听到政委们的话语时,他们并不会像最开始的俄国人民那样,只思考当下。
现在的德国人民,还会思考未来。
特别是经过《凡尔赛条约》和大萧条之后,他们就更是如此。
所以,被政委们引导后,他们的内心,已经埋下了一颗种子,就等待发芽了。
联谊只用了一天时间,而这一天时间,对于德共而言已经足够了。
基层士兵的思想工作暂时完成,后续要如何让种子发芽成长,还得看后续操作。
反而是台尔曼这边,经过他的一番操作,他说服了科特布斯和德累斯顿加入。
科特布斯距离柏林太近,他们几乎每天都受到来自柏林那边的威胁。
德累斯顿,这里距离柏林有一百六十多公里,说近不近,说远也不算太远。
至于施威林,虽说他们也加入到这场反nazi联盟,但他们并没有公开,甚至连施威林本土的人民都不知道。
所以,施威林还不会直接加入,他们来到这场反nazi联盟,更多的是站队。
莱比锡则成为了台尔曼所需要应对的一个隐患。
但这都是后续的事情了。
就在联谊结束之后,玛利亚便抱着大量的书籍文案,一股脑地丢到了台尔曼的桌子上。
一大批东西被丢到自己面前,台尔曼是懵的。
“这是什么?”
他随手捡起其中一本,大大的眼睛充满了迷茫。
“《母猪的护理工作手册》?这是什么东西。”
“字面上的东西。”
玛利亚将这本书直接抢了回来,然后仔细小心地放回去桌案上。
“在你联谊的时候我又观察到了一些情况。”
“现在的你们,肉类不是很足。”
“肉类是补充肉蛋白的主要来源,虽说我们苏方可以继续往这里输送肉类,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你试想一下,你是想自主发展,还是受制于我们苏联?”
台尔曼想都没用想,直接做出回答。
“当然是自主发展。”
玛利亚一听,满意地一巴掌拍打在台尔曼那瘦弱的肩膀上。
这份力度,差点没让台尔曼脱臼,但还是让他疼得肩膀发麻。
这玛利亚主席看起来这么娇嫩娇嫩的,怎么力度跟牛一样啊。
并不知道台尔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