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条,则是整编部队。
这个工作一直都在做,但做得也同样不是很好。
第一次整编,是玛利亚到来时,给各个盟友的武装部队,进行了整编。
第二次整编,是台尔曼打算将hong军与盟友的武装部队,进行混编。
而现在,则是第三次整编,玛利亚本想进行精兵缩编。
但考虑到后续会有大兵团作战,她打算将第三次整编弄成强令性的‘hong军与盟友武装部队’的混编。
她需要达成一个目的。
那就是,第三次整编之后,没有各地区的武装部队了,只有一个统一的hong军。
不愿意听从的人,可以拿着组织给予的路费离开。
第三个,支部建立在连上。
这是玛利亚搬运了三湾改编而设立的。
支部的建立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权力结构的变化。
传统部队中,军队的权力基本是固定的。
那就是,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
要想监督和制衡团长的权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旦这些团长有了自己的经济来源,他们就可以控制自己的营长、连长、排长、班长,然后发展成自己的军阀力量。
根据玛利亚的了解,这一次莱比锡武装部队之所以来得这么慢,就是因为内部发生了分歧。
他们的营长认为,应该立即去支援,但团长只想保存实力,最终导致救援时间被浪费了。
所以,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将权力分开。
军事方面依旧是军官为主,但政治方面,例如日常工作和政治工作,则交给政治主官。
政治主官可不是单纯的只管生活,他们还需要进行思想工作。
而这,正好能跟第一条‘部队政治’联动。
而且政治主管除了思想工作之外,还有另外一件重要的权力。
这个权力,正是从军官手中转移过去的。
那就是人事调动任免权。
这是为了避免军团长做出任人唯亲的事情,当然,在人事调动任免权这一事情上,政治主官不能一人说了算,他需要与军事主官展开商讨方可实施。
最终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
在这个框架下,分为了团级架构、营级架构、连级架构和最基本作战单位架构。
团结架构中,是属于党委,分为总指挥团长和政委,类似于现在的台尔曼和玛利亚。
营级架构中,是属于基层党委,分为营长指挥官和教导员。
连级架构中,是属于支部委员会,分为连长指挥官和指导员。
而最基本的作战单位里面,排里面要有党小组,班里面要有一个党员。
当玛利亚将这套框架拿到台尔曼面前时,他完完全全地将其看完,然后发出感叹。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啊。”
“为什么?”玛利亚很好奇地问道。
尽管她早就知道,这个参照三湾改编的方案,是人类军事历史上的壮举,但玛利亚还是想看看,这些欧洲同志会有什么看法。
“因为,这是一种打破常识的尝试。”
台尔曼深吸了一口气,感叹道。
“如果说,一支部队拥有了足够的武器,足够的兵力,那么这支部队顶多只是拥有了躯壳。”
“然而,当你把支部建立在连上,甚至连最基本的作战单位都建设了党小组,那就代表,这支部队将会获得思维。”
“思维便是这支部队的灵魂,也就是说,这样的做法,让部队完整了。”
“而且也让这支部队,完全区别于旧时代的军队。”
“因为,组织架构层面上的设计,是可以通过模仿的方式,将其复制过来。”
“但,思想上的锻造,却让这支部队变得独一无二。”
“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啊。”
这番感叹让玛利亚颇为满意,因为她也是这么想的。
hong军的作战能力之所以这么强大,而且能够在高损失的情况下,依旧保持着高强度作战能力。
并非他们都是超人,而是因为他们拥有了思想,知道自己为谁而战。
所以,当整个部队都建设了政治支部时,这支部队才算是有了灵魂。
但很快,台尔曼就发现这个方案框架中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