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捷尔任斯基手中接过这个任务的那一刻起,安德罗波夫便已经有预感,这是一个极具危险的任务。
但没想到,这份危险,居然是如此之大。
玛利亚的前身份是什么?但凡对她有过了解的人都知道,沙俄的第三公主。
民间中,曾有学者进行过推断。
‘如果玛利亚主席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心,她是全身心地想成为一位新一代女沙皇,那么,这个俄国是否会被她带偏到新的叶卡捷琳娜时代?’
这份推断,尽管并无根据可言,却也让无数人为之津津乐道。
正方的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历史洪流并不是一个人就能抵挡得了,新时代的秩序,已经不再是君王的秩序。
反方的人则认为,这是有很大可能性。
即使历史洪流不可阻挡,但可以发生偏转。
如果玛利亚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她确实没有这么大的能量,让历史发生偏转,可问题是,玛利亚不仅仅是一位公主,更是一位掌权者,沙俄元帅。
就是如此,正方与反方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只不过这些讨论都只是饭后谈资,算不得真。
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这些话题被拿出来交谈时,某些人便在心中,有了打算。
在安德罗波夫走出审讯室,并且来到一家餐馆打算好好平复自己躁动的心时。
突然的,坐在边上的客人,竟又谈起了这个话题。
这份巧合,立即让安德罗波夫的心给悬在了半空。
一个不妙却又让人细思极恐的念头,从安德罗波夫脑海中,浮现而出。
这个古怪的话题,是不是被人刻意带出来的。
其目的,便是为了引导他人的念头,从而让他们带偏出一个‘红色女沙皇’的错误想法?
他不敢在这个话题上继续思考。
因为安德罗波夫也开始发现,现在的他,居然对‘红色女沙皇’带有一定的好奇。
这份好奇,是不可取的,也不可以出现。
一旦被好奇所牵制引导,安德罗波夫真不敢想象,自己会不会被带偏思想,然后莫名地信服这个错误观念。
随着安德罗波夫的心态平服下来后,他便着手于对玛派的调查。
雷泽诺夫将会给予他帮助,内务部与红一情报部门,也能为他所调动。
当然,若非必须,他绝不会轻易使用这样的权限。
深吸了一口气,冰凉的空气,让安德罗波夫的头脑,再一次回归于清醒。
在位置上站立起来,他带着清醒的头脑,离开了饭馆。
这一次,他有了明确的方向。
那么,就该深入调查了。
………………
正当安德罗波夫有了明确方向,并准备展开新一轮调查时,玛利亚已经行动了。
然而,她所做的行动并不是调查,而是试探。
赫鲁晓夫随同着玛利亚,乘坐专用列车,千里迢迢地来到了邓尼金当前所在的明斯克市。
自从布鲁西洛夫病逝,原本由他负责管理的红八方面军,如今已经落在了邓尼金手上。
红八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都一样,前身都是前沙俄的军队。
一个是第八集团军,一个是第四集团军。
然而,红八方面军的成分更为复杂,因为红八方面军里面,其实还混杂了不少从乌克兰投降而来的就沙俄军官。
这些军官,有些是白军前身,有些是乌克兰独立派的中央拉达军官。
他们因为被布鲁西洛夫给打趴下,又因为有着不少利益牵扯在里面。
为了减少管理成本,布鲁西洛夫用回了他还是沙俄军官时常用的手段,常规招降。
这种常规招降手段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方便。
然而,有一个严重的缺点。
那便是,思想问题。
那时候的第四集团军也招降了不少前白军军官,然而招降之前,是有一套严格筛选的流程在里面。
如若投降军官不达标,将会被驱逐,如若这位军官事迹太恶劣,将会被逮捕,甚至被判刑。
这就是双方的差距。
布鲁西洛夫还活着的时候,他能够镇住这些人。
随着布鲁西洛夫将军死去,能够镇住他们的人变成邓尼金。
但问题也出现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