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工人群体里面安插黑手,在必要的时候开第一枪,引发动乱,到时候就能将所有责任都推卸到工人身上。”
这个计策十分险恶,但这位总统认可确实可行。
他们立即安排工作,工人群体里面立马混入了害群之马。
很快,在一场冲突中,某个工人团体里面竟然出现了‘先开枪’的情况。
当抗议人群率先‘开枪’,警卫队就有权力开枪自保。
于是乎枪声四响,整个场面都乱成一片。
待这样的消息传到了工人党领袖耳中,他立即意识到,队伍里混入了敌对势力。
对于这样的事情,自然需要去进行筛选,又或者整合出一条更加完整的行纲领。
却不料,就在工人党领袖准备开始行动时,苏联的行动比他更快。
尽管这场工人运动是约瑟夫有意影响驱使而成,但他从不指望单靠一个工人运动,就可以让波兰听话。
至少短时间内,波兰都不会听话。
而时间,正是苏联当前最需要的东西。
所以,在约瑟夫的安排下,苏联就应当对这场‘华沙之变’快速反应。
很快,由罗科索夫斯基率领的苏军,便来到了波兰华沙。
兵临城下,苏军向波兰总统直接发话。
“鉴于华沙城内出现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事,鉴于苏波友好,我军将会协助贵国,安抚好工人运动,还请配合。”
喊话是‘请’,但大军压境,这压根就不是什么请不请了。
要知道,华沙距离布列斯特才一百多公里,在苏军眼中约等于无,所以现在的波兰别无选择。
苏军很快就进入了华沙城内,工人们欢腾,原本阻拦工人运动的警察则被勒令退去。
罗科索夫斯基很快就来到了波兰总统面前,并传递了来自约瑟夫的信息。
“苏军来这里只是为了两件事,一件事是维护波兰工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
“第二件事,我们是来解决苏波之间的矛盾,例如这条亚欧大铁路,请总统阁下配合工作。”
波兰总统一脸苍白,他带着不确定性的语气问道。
“请问,这是玛利亚主席的要求,亦或是总书记的要求?”
这份疑问并非随意问问,那是有含义在里面的。
如果是玛利亚的要求,波兰即使被控制了,他们这些政府官员还是能有一条生路。
但如果是约瑟夫的要求,波兰总统就不敢确定了。
因为,这位波兰总统曾经跟毕苏斯基有过认识,他在毕苏斯基那里了解到玛利亚和约瑟夫的不同之处。
如若说玛利亚的行事风格是‘凡事留一线’,那么约瑟夫的行事风格则是‘毫不留情’。
那是他们对待敌对势力时的态度,而现在,波兰就是他们可能的敌对势力。
对于这位波兰总统的疑问,罗科索夫斯基认真回答道。
“这是总书记约瑟夫和玛利亚主席的要求,所以请你配合,总统先生。”
两人的共同要求?
波兰总沉吟了一下,边立即答应了要求。
即使他不答应也毫无办法,毕竟华沙距离布列斯特只有一百公里左右,而现在的华沙城内,全都是苏联hong军。
但很快他就会为自己的决定而后悔。
因为,在罗科索夫斯基占领了华沙之后,玛利亚也来了。
她来这里是因为约瑟夫的命令要求,她需要坐镇华沙,并处理好华沙这里的事情。
由于玛利亚在国际上的名声不错,即使大肃反时期,大部分死刑都是由玛利亚执行,而邓尼金已经被重新抓入监牢,接受第二次审判。
因此,玛利亚的风评有了两极分化。
可即使如此,玛利亚的风评在大部分他国人民那里都是很不错的。
即使是英美两国,也同样留有玛利亚的名声。
可以这么说,现在的玛利亚算是苏联的外交形象。
当玛利亚来到华沙后,边立即平息了这里的混乱。
而她的到来,就是为了稳住华沙城内的混乱,同时也要让波兰别再乱搞事。
既然要避免波兰再次搞事,波兰的统治阶级就得换换了。
玛利亚立即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公审。
这次大规模公审的主要审判对象,是政府官员,警察局局长还有那些大地主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