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许多。
他也签下了与法国相同的两条协议,将会给予德国不少的贷款援助。
在获得这两份贷款之后,阿道夫对作战的意向就更大了。
他立即安排作战工作,而首要进攻地点,便是捷克斯洛伐克。
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白色方案’被重新修改。
为了在苏军到来前迅速地解决掉这场战争,陆军元帅费多尔·冯·博克计划从西北部的奥雷山脉地区和西南部的波西米亚森林地区,发起钳形攻势。
费多尔·冯·博克辖下的第19装甲军包括第三装甲师,正是负责开路的主要部队,而负责指挥这支部队的军长,正是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德军为了完成这场突击战,投入了四十四个师,其中有七个装甲师,四个摩托师,近乎两千架飞机,两千八百多亮坦克,粗估估计人数在八十万人左右。
如若加上预备部队,已经达到了一百万人。
如此庞大的投入,就是为了解决掉捷克斯洛伐克,然后把德共一举吞并。
战斗从1939年3月31日开始,在1时45分,德军以六个装甲师,四个轻装甲师和四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势如破竹地撕破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防线。
而发挥到最大作用的,便是德军的空军力量。
德军轰炸机群呼啸着向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飞去,目标是捷克斯洛伐克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
这是捷克思路伐克第一次尝试到如此大规模的空炸。
如果说,德军的地面部队进攻还能抵挡,甚至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防守反击,那么空中的死亡毁灭,则是真正的致命威胁。
捷克斯洛伐克确实是被如此大规模的空炸,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在苏台德事件中,捷德之间的战斗都是发生在陆面战场,所以捷克军队的布防都是以陆面为主。
掌握着实力强大的兵工厂,捷克思路伐克的地面战场打得十分漂亮,即使是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也吃了大亏。
但也正因为之前的苏台德冲突事件,主要是爆发在陆面战场,这导致他们忽视了空中威胁。
这场突击战的最大功劳者,当属空军。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立即转移首都,从布拉格转移到布拉迪斯拉发。
由于德军的攻势实在是太快,捷克几乎沦陷,但因为转移及时,能够搬走的工业设备都被搬迁到斯洛伐克这边去,所以还能继续战斗。
德军的快速攻势不单打乱的捷克斯洛伐克的节奏,更是打乱了其他社会主义阵营的节奏。
还在边境上与德奥联军死磕的意大利军队,听闻此消息,纷纷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匈牙利就更是如此。
其实按照现在的国际联盟来看,这是属于国际联盟的内战,身为社会主义一份子的匈牙利,不应当干涉其中。
即使是德国内战,捷克斯洛伐克也没有直接帮助德共,他们的所作所为,都能归纳到商业范畴。
如果nazi德国可以来到捷克斯洛伐克这里来,按理说其实也可以购买他们的武器,但他们来不了。
可如今来看,nazi德国即将要贡献捷克斯洛伐克,如若再坐守旁观的话,恐怕捷克斯洛伐克会全面沦陷。
匈牙利主席库恩贝拉终究是忍不住了,他给nazi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如若德军不从捷克斯洛伐克撤军,匈牙利将会对德国宣战。
对此,德国置之不理。
1939年4月7日,匈牙利正式向德国宣战。
为了支援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投入了870辆轻型坦克和装甲车、2200门火炮和迫击炮、500余架飞机,12个步兵师,5个骑兵师。1个摩托化旅,投入到这场支援战争里面。
与此同时,德共也向德国发起了宣战。
经过之前的军事改革,德共的军事力量已经强大很多,但碍于人口问题,他们极限地整合二十多万人的部队。
因为合并的奥地利,再加上阿道夫上台以来的疯狂军事投入,现在的德军已不再是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实力。
而且,nazi德国可是掌控着德国的最核心工业区,而德共所掌控的土地,其工业发展远远不如。
这就导致,随着时间的推磨,德共的实力开始追不上nazi德国。
无论是人口、工业、还是经济,德共都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