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红色玛利亚 > 692.第一次苏德战争

692.第一次苏德战争

在这战场上杀红了眼,在这里只有双方之间的厮杀,没有留情可言。

事实上,除了101高地的战场之外,其他地区也同样爆发了惨烈的战斗。

由于101高地十分重要,但却又是一个易守难攻的防线,真要强攻下来恐怕得付出很大的代价。

考虑到损失问题,古德里安便有意从其他地方突围,例如距离101高地五十公里处的一片丛林。

这片丛林地势算不上平坦,从军事意义上来判断,对行军要求过高,一般都不会从这里经过。

然而古德里安却打算往这里派兵,只要冲出这片丛林就能绕过101高地。

一旦切断101高度的后勤补给,单靠空中投送,几乎不可能守得住德军的攻势。

为了实现这一战术部署,德军派遣了两个步兵师进行突破,古德里安甚至给他们安排了一个装甲师。

这个装甲师下辖一个装甲团,两个摩托化步兵团,一个摩托化炮兵团。

一个装甲团下辖三个装甲营,以二号坦克为主,数量在115辆。

一个摩托化步兵团下辖一个摩托车营,一个侦察营。

一个摩托化炮兵团共有36门牵引式榴弹炮,一个37炮和50炮的反坦克营。

穿越这片森林的作战代号名为‘狂怒’。

古德里安的作战思路是清晰的,既然强攻101高地不成,那就迂回作战,切断101高地的后勤补给线。

但他没想到苏军的指挥官也有同样的作战思路。

罗科索夫斯基考虑到101高地的战况惨烈,要想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就必须有一支新力军加入战场。

但是这支新力军不能直接加入到101高地战场,应当发挥迂回作战,从侧面打击德军。

所以罗科索夫斯基安排了三个师的兵力,准备进入距离101高地一百多公里的地方,迂回而去。

古德里安的战术是切后勤,罗科索夫斯基的战术是侧面打击。

尽管两人战术目的并不相同,但行军路线却高度一致,这导致苏德部队被迫在距离101高地一百多公里处的地方,开辟新的战场。

一开始,双方都只是派出了几个侦察连对前方路线进行侦查。

这几个侦察连接触之后就立即发生火拼,一些地方的接触是德军取胜,有些地方的接触是苏军取胜。

一番试探性交战之后,双方侦察连回去交差,然后便是接下来的更大规模作战。

尽管在一开始的时候,苏军并没有往这里派出装甲部队,这使得初次交战时,苏军吃了大亏。

但随着苏军的装甲部队加入,在这片狭窄的战场上便开始了苏德坦克之间的较量。

就是在这个捷克与斯洛伐克之间的交界处,苏联与nazi德国的战斗进入了白热化。

然后,作战最为激烈的情况下,维也纳也出兵了。

此事的奥地利与意大利也同样爆发了战争。

意大利的军队作战十分勇敢,他们的作战意志顽强且坚定,几乎能一个意大利士兵打三个奥地利士兵。

可是,意军却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装甲部队的羸弱。

在很久之前,墨索里尼就已经注意到意军的装甲部队问题,并有意改善意大利的装甲力量。

然而,对装甲部队的改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国家工业的改善,这却成为了束缚意大利的一大重点。

例如对工业发展起到至关作用的煤产量和钢产量的问题。

在1938年的时候,英国煤产量有2.3亿吨,法国煤产量有3.3亿吨,德国有1.6亿吨,美国有4.25亿吨,意大利只有500万吨。

钢产量上,英国1400万吨,法国2000万吨,德国2500万吨,美国5400万吨,而意大利只有400万吨。

在石油生产上,意大利就更糟糕了,他们的石油基本是靠进口,或是从美国那边购买,或是从苏联那边采购。

反观英法美三国,他们拥有庞大的殖民地资源,石油产量上完全能做到自给自足。

正因如此,严重缺乏资源的意大利,在工业发展上远不如英法美德。

这是客观条件导致的发展迟缓,最终使得意大利的军工发展方面,略显缓慢。

虽说如此,可意大利的还是发展了属于自己的装甲部队,甚至还向加泰罗尼亚出售了不少。

而意大利现在的主战坦克,便是l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