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战,他们对德国人的战力是有着深刻且直接的了解。
所以,在开打之处,很多军官都是抱着‘苦战’的心理去做准备。
没想到,第一阶段的‘闪击柏林’和第二阶段的‘强渡易北河’都来得如此顺利。
再加上玛利亚给他们带来大量的先进装备,这些军官逐渐收住对德军的紧张感,转而变得更加自信。
而且在场的军官们都在这几场战争中发现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空军力量。
前两个阶段的战役之所以如此顺利,最大功劳就是空军。
而如今,苏军的前线空军力量即将进入5500架规模,战争规模的扩大也是必然的。
与此同时,一种比较特殊的装置也从后方,以列车的形式运送过来了。
从列车上下来的一位工程师,直接向将军和参谋们解释道。
“这是无线电设备,用作于战车上,可以在一定距离之内进行交流。”
当无线电设备被运送过来后,便立即被玛利亚和朱可夫所知获。
得知有无线电设备被运送过来后,玛利亚心里一阵兴奋。
在t34/76到来之前,每当与英法两国的坦克交战,苏军的坦克基本都是以高损毁收场。
这里面自然是有着装甲和火炮口径上的差距问题,但也有不少苏军坦克,是直接被敌军的反坦克炮所摧毁。
导致这种情况的频繁出现,正是指挥上的问题。
苏军的大部分坦克都是没有装备无线电设备,每当要做出战术指挥,都只能通过摩托车去传达指令,又或者通过旗语交流。
反观英德法三国的坦克,几乎都加入无线电设备,临时作战更具优势。
就是这一装备优势,让苏军的坦克经常性被分割包围。
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了无线电设备之后,坦克的作战能力就能大幅度提升。
当这些无线电设备被带过来并且安装到坦克上时,玛利亚便在一旁观看。
考虑到现在的作战环境越来越复杂,情报信息的及时反馈可能会以‘小时’的误差来计算。
所以,玛利亚决定了一件事,她要更加靠近战场去亲临指挥。
只有最直观地了解实际展战况,才能够作出更加准备的战术和战略判断。
当她把自己的决定告诉给贝利亚时,贝利亚整个人都是懵圈的。
他在脑海中整理了好一会儿思绪后才明白过来,自家的总司令要直接进入战场?
“不!决定不行!”
没有半点犹豫,贝利亚直接就拒绝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贝利亚对这家上司的性格有了不少了解。
知道她的好相处性格,也知道她喜欢冒险的性格。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玛利亚就亲赴战场,与其士兵们一同吃喝。
现在,她要亲自赶赴最危险的战场,这样的要求在贝利亚心中并不意外,却不能接受。
因为她可是总司令,身为总司令的她如果出了什么事,那该怎么办?
该是贝利亚的态度太过于坚决,玛利亚心中略感诧异,尔后对他笑着解释道。
“贝利亚同志,你知道现在的法国总司令是谁吗?”
突然间转移了话题,贝利亚迟疑了一下,才点头回答。
“知道,现在的总司令是莫里斯·居斯塔夫·甘末林,根据情报得知,他如今正驻扎在莱茵兰”
“那么,你知道莱茵兰距离易北河多远吗?”
贝利亚皱着眉头,他似乎有些明白玛利亚的话题主旨。
“莱茵兰距离易北河有三百多公里远。”
“那么你知不知道,我们在执行对易北河的第二阶段攻势时,其实法军总司令已经知道了?”
这个消息让贝利亚有些惊讶,瞪大的眼睛中,尽是不可思议。
“不可能,我们的行动是秘密的。”
“我们的行动确实是高地秘密,可事实上,我们在执行第二阶段进攻时,法军的间谍已经向总部反馈了情报。”
“这……不太可能吧。”贝利亚一边皱眉捏下巴,一边喃喃自语一般向自己或者玛利亚质问道。
“如果法军总部早就知道这件事,那为什么没有提前预警?”
“那么你觉得会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本应做出的预警没有实效?”
“是请报或者说是指令上传递问题?”贝利亚逐渐跟上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