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红色玛利亚 > 711.德国战役第三阶段,南下

711.德国战役第三阶段,南下

在制定德国战役的时候,玛利亚还是约瑟夫的参谋长,她特意德国战役分成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闪击柏林。

柏林对于整个德国的重要性,不亚于巴黎对于法国的重要性。

当然,德国是敢将柏林化作成一个军事堡垒,而法国是不敢将巴黎当成战场。

可即使如此,柏林所能拥有生产总值,都足够让这个国家稳步发展。

而且更重要的是,柏林就是一个象征。

完全可以提高己方士气,压垮对方士气的核心象征,所以要想发起一个好的开头,拿下柏林。

第二阶段,冲破敌军封锁线。

一开始,玛利亚并不能完全推断出对方的封锁线究竟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必然是一条组织苏军继续西进的防线。

这条防线必然具备不弱的防御性能,如若强攻,苏军需要付出很大代价。

而到了战争时期,德军确实如玛利亚所推断的那样,在易北河这边建设了大量的防线。

第二阶段也就成为了‘强渡易北河’。

如今到了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同时也是最后的一个阶段。

一直西进,拿下德国的西部主要工业区,将nazi主义完全粉碎。

自从将英军困在港口之后,苏军便能安心地执行第三阶段的进攻方案。

但是,要想发起全面进攻,就得先了解这里的地形和前线作战情况。

侦察兵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但玛利亚决定跟随着前线的主力部队,只有亲眼所见,她才能了解得更多。

于是乎,她坐上了萨姆森科的t34/76。

只不过在往前推进之前,他们还得先解决掉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对德军的强势反扑进行防御。

就在德国的中部地区,由曼斯坦因所率领的集团军群,已经与崔可夫的大部队进行了长时间的激战。

虽然说,崔可夫的部队因为缺乏装甲力量,导致在前期作战的时候吃了不少亏,阵线不断后退。

势如破竹的德军几乎认为,他们将要接触到柏林,来到玛利亚和朱可夫的大后方。

却不料,他们还是低估了崔可夫。

如果要说谁最合适打这种劣势局的硬仗,崔可夫的名字必然在其列。

由于大部分装甲力量都集中在玛利亚和朱可夫的部队中,缺乏装甲优势的崔可夫,开始专研其了迂回战术。

因为他们所在的地区,其地势十分复杂,山路不少,又有各种丛林,非常适合步兵机动工作。

所以,崔可夫采取了另外一种特别战术,夜战。

一般而言,拥有装甲优势和空军优势的一方力量,都会选择白天的时候进行战斗。

因为白天的光线充足,能让陆军和空军的理论行军路程大幅度提升。

可一旦到了夜晚,便是劣势方的主场了。

崔可夫将部队拆分成各个作战连,并通过复杂的地形不断对后方迂回。

然后,到了晚上,崔可夫的部队就会发起全面进攻。

先是迫击炮的犁地,然后是步兵的冲锋。

尽可能与敌军拉近距离,以此来阻止德军使用重火力还击。

由于夜战来得十分突然,又有德共的同志给予地理上的帮助,所以前几次夜战都给德军带来很大伤亡。

即使德军有意防备苏军的夜袭,但因为这个时代严重缺乏夜视装置,这使得德军在防范夜战的工作上十分捉急。

最终,在古德里安的部署下,他们以环形防御阵地进行夜间防守。

所谓的环形防御阵地,是由四个圈组成。

最外围的圈是以地雷场。铁丝网所组成。

铁丝网上悬挂着照明弹,一旦有人触发,就会第一时间做出示警,给德军部队做出警示。

第三围是以散兵坑连在一起的堑壕阵地线,散兵坑之间还会有机枪阵地,能够对冲杀而来的苏军进行交叉火力,不断射杀苏军士兵。

第二围内圈,是以坦克等装甲部队组成,上面往往会架设机枪火炮,可以对苏军的后方进行炮击,杀伤苏军的有生力量。

而最后一个圈便是指挥部,同时也是主要的炮兵阵地,架设的火炮多为88炮。

这样的环形防御确实给崔可夫的部队带来了不少麻烦,毕竟他们严重缺乏重火力武器。

凭借着这样的防御手段,德军虽说推进速度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