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空军的物资投送,他们或许能作战更长时间。
然后就是等待。
等待他最尊敬的元首,能够做出明确的选择。
随着海因里希的拒绝投降消息传达到崔可夫的参谋总部之后,他面无表情地做出围困指令。
眼前的防线并不是单单一座208高地,而是一条围绕着208高地为核心进行建设的防线。
这条防线确实能攻占下来,但其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必然是巨大的。
既然已经切断了对方的后勤,将其围起来就足够了。
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他们的空军投送给切断。
带着这样的想法,崔可夫的合围战术开始了。
而且他所需要做的并不只有合围,还有时不时的火炮轰击,为的就是给里面的德军进行精神压力。
除了炮击之外,还有空军的时不时袭扰。
崔可夫所申请的空军袭扰还指定了pe-2俯冲式轰炸机,这玩意所带来的震慑力是真正的强大。
随着这炮击和pe-2轰炸机的经常性偶尔关顾,208防线的德军逐渐支撑不住,有些人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甚至组织起了团队准备逃出去投降。
一开始,海因里希还是能够制止得了这种逃兵行为。
可随着时间的推磨,军队内的氛围越来越压抑,这种组团逃兵的事情便越来越多。
就连海因里希也找不到半点胜利的可能性。
所以,在八月末九月初,海因里希又一次向阿道夫那边发送电报,希望可以允许他投降。
阿道夫拒绝了,就跟原时空的保卢斯一样。
然而海因里希并不是保卢斯,他无法得到阿道夫的允许,便立即转过头去,向目前的国防局总司令龙德施泰德请求投降。
他找龙德施泰德有两个原因。
第一,海因里希本身也是国防部的人,相对于听从阿道夫的指令,其实他更倾向于听从国防部的指令。
第二,海因里希其实是龙德施泰德的表弟,双方是亲属关系。
如果玛利亚知道此事的话,一定会蚌埠住笑出声来。
因为这个时空的阿道夫,他的声望已经不行了。
尽管在重新恢复征兵制和德奥合并这两件事上,让阿道夫的声望到达了一个顶点。
然而,随着捷克战役的失败,还有柏林的丢失,阿道夫都的声望可谓是一跌再跌。
身为国家元首的阿道夫是不可能摆脱得了责任。
更何况,在多次作战失误之后,阿道夫更是原理德国本土,留在了维也纳那边去。
如此一来,便使得如今的德国权力出现了真空期。
身为国防军总司令的龙德施泰德是一个谦逊的人,毕竟再怎么说也是一位容克贵族。
多年来的教养,让他能够遵守自己的职责。
但同样的,也让他拥有了一颗对德意志的爱国之心。
尽管这颗爱国之心在意识形态上,与德共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但龙德施泰德有一个特征,那就是从不虐待俘虏,也绝对不允许自己的手下掠夺百姓。
单从这个时代的军人来说,这一点便已经是难得了。
跟党卫军做比较,都不知高几个希姆莱。
所以龙德施泰德在德军内,无论是高层军官亦或是基层军官,都保守尊敬,就连阿道夫也对他抱有真正的敬意。
可是,这份敬意并不能取代龙德施泰德对国家主义的定义。
所以当海因里希的请求传达到龙德施泰德手上时,他犹豫了一下,便立即召开高层军官的战略议会。
这场议会持续了一个下午,随后便得出了一个结论。
“208高地守不住了,海因里希不可能坚持得了,既然苏联人不会虐待俘虏,那就让他投降吧,能保住一位德意志公民,便保住一位。”
于是,就在阿道夫还要求海因里希坚守待援的时候,龙德施泰德便以国防部总司令的身份,允许海因里希投降。
得到指令后,海因里希便没有丝毫犹豫地丢掉了阿道夫的手令,并派出人员,向苏军那边提出投降申请。
这份申请很快就落到了崔可夫手上。
他看了一眼这份申请,允许了对方的投降。
处于对这支坚守在208防线的德军尊敬,崔可夫允许他们带枪投降。
当然,这些枪必须卸掉子弹。
这是最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