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来收尾’一样。
宪兵队伍把这场冲突的结尾总结汇报到了总司令那边去。
一场冲突,三千名印度士兵死了三百二十人,两百名英军士兵死了二十五人,三人重伤,其余人或多或少都挂彩了。
但这位总司令依旧不着调地认为,这依旧是一场意外。
站在这位总司令的角度去进行理性分析,这样的分析并没有任何错误。
因为,他的思维方式是殖民者的思维方式。
而且这场率先爆发冲突的就是这两个人群的殴斗,这种斗殴本来就很常见,被卷入进去的两百名英军士兵纯粹就是倒霉。
当然他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关押这三千名印军士兵实在是浪费,所以他执行了参谋的建议。
‘改变关押方式,转而处置领头者。’
就这样,三十多名有着直接关系的领头者又一次被公开枪毙。
按理说这又是一次常规性的‘杀鸡儆猴’而已。
但这件事,却成为了一次导火索。
如果说,第一次印军刺杀案是给火药桶添火药,那么这场公开枪毙三十名印军士兵的事情,就是在火药桶边上抽烟。
这三十人直接被看做成侠客。
印军内部将他们宣传成罗宾汉一样的存在,把他们塑造成‘反抗英国人压迫’的英雄。
然后,大罢战开始了。
三十万印度士兵,纷纷丢下手上的武器,并用着他们各自不同的语言和宗教,朝着印度的方向进行各自的宗教仪式。
或是穆斯林的朝拜,又或是印度教的跪拜。
整整三十万人,而且都是不同的宗教方式,那场景十分壮观。
壮观归壮观,但这样的事情却让英国人头痛了。
他们恨不得拿出鞭子,用以前对待黑奴时的方式去对待这些印度人。
但是,经历了之前的事情之后,英国人却多了几分投鼠忌器。
反而是那位总司令,他直接下达指令要求对他们的宗教行为进行驱逐。
本身就是基督教徒的他,对于这种非基督教行为是本能性的抵触,更重要的是,他对印度人的看法从来都是带着歧视的态度。
身边的参谋又一次发出劝阻,既然这位参谋也同样是站在殖民者的思维去思考,但相对于自家总司令,他反而没那么大的抵触。
更何况现在的印度士兵已经用实际性行动去抵抗了,再压下去恐怕到时候的反弹会更恐怖。
奈何总司令已经气昏头了,在他的强令要求下,宪兵队开始执行任务。
令人感到意外的,宪兵队的驱逐并没有遭到任何抵抗。
只不过,亲自下场驱逐的宪兵队士兵,却能感受到那一双双带着冷漠的目光。
他们就是这样,以一种冷漠到极致的目光,将沉默贯彻到底。
宪兵队的工作完成了,但印度人仍旧没有下场,甚至原本制定好的进攻计划,也在印度人的罢工行动中被迫停止。
当天晚上,某些地区英军出现了士兵失踪的事情。
一开始他们只是认为,这些失踪的士兵是逃跑了,但很快他们就在粪坑里找到了这些失踪士兵的尸体。
而且这些士兵尸体上,还刻了看不懂的图案。
随后,便是印度人跟英国人之间的冲突。
这样的冲突又一次引爆了双方的火药味,更有甚者还出现了伤人事故。
英印双方士兵开始变得紧张起来,毕竟谁都能看出,这些印度人并没有想象中的顺从。
直到这个时候,第二远征军的总司令才开始做出让步。
他依旧是看不起这群印度贱民,但为了大局着想他才会考虑让步。
但他的让步无关痛痒,印度人的罢战依旧持续着。
特别是饮食方面。
由于英国人对猪油并没有太大的抵触,而且猪肉确实是产量很大,所以他们给前线提供了很多猪肉。
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这群印度士兵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穆斯林。
当他们拿到带有猪肉的食物后,便立即怒了,认为这是英国人对他们的侮辱。
而提供带有牛肉的食物时,印度教教徒怒了,他们同样认为这是英国人的侮辱。
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本来打算退让的英军总司令也怒了,一扫桌子上的东西,大声怒骂道。
“一群低种姓的杂种还有资格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