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罗斯福算是明白他的意思了。
要想进行大规模战争,其内部的资金就不可能少,既然这样,单靠一支部队而没有后勤,那基本是找死行为。
既要与美国政府撇清关系,又要拥有可以维持战争的资源,那就只有跨国公司可以这么做。
所以,他们要建立一家跨国公司。
这家公司在明面上,必须是私人企业,而且必须是有一定的武装和影响力。
但暗地里,这家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就是白宫,而且公司的后勤都是由美国政府负责。
当罗斯福想明白这一切后,他便签署总统令,通过了马歇尔的‘公司’计划。
得到通过后,马歇尔立即执行自己的‘公司’计划。
他给这家公司取了一个日本名字,名叫‘荒板’。
之所以取了一个日本名,那是因为,马歇尔要将日本的利益捆绑在美国身上。
而且,取一个日本名字,更能得到日本人的认同感。
这看似无厘头,但事实上确实有效。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1930年经济危机期间,一家名叫‘合众国银行’破产,导致大量银行受到牵连。
这家银行有一个‘合众国’的名字,这使得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一家国家银行。
但事实上,这只是一家由俄罗斯裔犹太人建立的私人银行,他就是靠着这个‘合众国’的名字,诱导了大量人过来存钱。
正因如此,一些名字上的小改动,往往能起到十分大的作用。
马歇尔就是基于这样的原理和打算,将这家美国公司取名为‘荒板’,而公司负责人,是一位美籍亚裔人。
为了扩充公司兵力,罗斯福还通过一条法案,进行了裁兵。
这条法案能够给罗斯福带来两个好处。
第一好处,裁兵能够宣传罗斯福的‘爱好和平’决心,而且他在裁兵的同时,也要求苏联一同裁兵,以此来稳定世界和平。
对于此事,苏联官方没有回应,但国际舆论确实给苏联带来了不少压力。
玛利亚就对此感到无奈,她向贝利亚吐槽道。
“裁兵的话,我们无法支持世界革命,不裁兵的话,我们就成了罗斯福口中的‘好战者’,罗斯福的这步棋,是阳谋。”
这只是第一条好处。
第二条好处,是让美国的对外战场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毕竟那是私人企业的性质,并不是美国政府派出的,即使与苏联人开战,那也是民间行为,并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立。
这样一来,便可以避免国家之间的全面宣战。
当然,为了避免荒板公司的‘藩镇割据’行为出现,罗斯福给荒板公司设下了各种框架和枷锁。
武器装备必须由美国政府提供,军官也必须由美国政府提供。
基本可以这么说,这家公司就是一家国企,专门提供雇佣兵。
安排了对外战争的自由度之后,罗斯福还有另外一件事需要处理,那就是对苏联那边的间谍工作。
考虑到现在的情报部门,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特别是欧洲那边的形势已经大大超出了罗斯福的预料。
他本以为,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完全能阻挡得了苏联的扩张。
但就现在来看,法国能不投降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英国……偏安一隅已经是勉强了。
再加上之前的十几名特工突然失联事件,罗斯福认为,必须对情报部门进行改革。
于是乎,他加大了对外情报工作的预算。
为了此事,他将之前的情报部负责人都召集过来,展开了一次‘情报部门改革’会议。
在这场会议中,罗斯福决定成了一个‘情报部门与军方情报力量相结合’的组织。
这个组织,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是:情报处、管理处、行动处和科技处。
虽说在工作分工上没有克格勃那般细分,但这四个部门都可以进行子组织的建立。
罗斯福信不过国会,所以他给这个情报部门一个很大的权力,那就是,该组织在进行某些特殊行动时,国会也不得过问干涉。
当然,总统是可以过问和干涉的。
这种行为,在某些议员眼中,有着极高的‘独裁’性质,奈何让美国逐渐走出大萧条的罗斯福,在民间和国会内的名声极大。
要知道,就连大法官里面,都